同志导演父子3人均因心脏病猝死 家族病史真的这么可怕吗?
51岁知名同志导演陈俊志这个月(12月)10日因心因性休克(高血压心脏病并衰竭)病逝,令各界悲痛扼腕。其实陈俊志的父亲和亲弟弟相继在3年前和今年10月因心肌梗塞过世,父子3人都死于心脏疾病,教人不胜唏嘘之余,也不得不留意家族史对于疾病罹患的关联性。
不只是陈俊志,已故艺人马兆骏当年也因心脏病发,走得突然,而他的父亲也是因为心肌梗塞过世,二哥马兆骅则曾因血管阻塞,放了3支心脏支架。
遗传本身就是心脏病无法改变的危险因子。资深广告人孙大伟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家族史,他的四哥在49岁因心肌梗塞去世,他自己则在参加铁人三项比赛半途心肌梗塞发作,装了4根血管支架,尔后在2010年因脑中风病逝。
除了心脏病,还有许多疾病在进行卫教时常告诫人们留意是否有家族病史,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中更少不了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尤其近来不少名人相继死于癌症,严凯泰和安迪的食道癌、刘骏耀的胰脏癌,余天和林冲也正和摄护腺癌搏斗中。究竟家族史在疾病罹患的风险中扮演什么角色?
(家族史通常意味着同一家族的人,基因比较相近,导致疾病遗传、罹患相同疾病的风险较高。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基隆长庚医院血液肿瘤科医师、癌症希望基金会董事王正旭指出,家族史意味着同一家族的人,基因比较相近,对于特定风险因子的避免能力可能都会比较差,导致疾病遗传、罹患相同疾病的风险较高。
王正旭表示,台湾在疾病遗传的家族史通常指的是一等亲(父母、子女)或二等亲(兄弟姊妹)中,有人罹患过相同疾病。
新光医院肿瘤治疗科主任季匡华则进一步扩大对象,如果已育有子女,家族史看的是上一代(包括父母的兄弟姊妹)和下一代;如果未育有子女,则要看上两代,包括父母的兄弟姊妹和祖父母。并观察家族中若至少1人罹患某种疾病,其他人得到相同疾病的机会是否比其他正常人高出许多。
不过,「究竟是家族史的基因影响较大,还是因为生活背景、环境、习惯相似,造成罹患相同疾病的机率较高,目前难以区别。」王正旭说。例如常见家族多人得到肺腺癌,却难断定是基因影响,还是因为处于相同环境交互影响所引起,如家中有人抽烟、厨房油烟、或者居住区域空气品质较差。
(停经前的乳癌已被证实和家族遗传有高度关联。图片来源:康健杂志)
至于那些疾病容易受到家族史的影响?季匡华表示,停经前的乳癌是目前证实和家族遗传有高度关联的疾病,比一般人罹患的风险高出2.5倍~3倍。
季医师表示,以重大疾病癌症来说,通常罹患风险要高出2倍以上才会被视为和某因子具高度关联性。以大肠癌来说,虽然也被认为和家族史有关,但风险大约高出1倍多,不到2倍;子宫内膜癌、胰脏癌、鼻咽癌也可以看到和家族史有些微关联性,但并不明显。
至于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统计显示,有家族史的人罹患相同疾病的机率大约高出2~3成,顶多不到4成,尚难断定和基因遗传有显著关联。但值得留意的是,「心脏病虽然不是癌症,但如果家族中有人因急性心脏病发猝死,下一代发生同样疾病的风险也会高出2倍之多。」季匡华说。
王正旭表示,有些家族的基因可能对于血脂肪、身体有害物质的代谢能力较差,血管容易暴露在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中,受到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较大;也可能本身血管容易受损,加上修复能力不佳,导致这样的基因遗传到下一代。
但也无法排除生活习惯的影响。随着饮食西化,家族生活型态类似,环境的影响可能超过基因的决定性。既然基因难以避免,王医师建议,如果已经知道自己是高风险族群,积极的做法就是从生活行为上调整,降低罹病的机率。
延伸阅读:
一家7口都罹患肺癌 医:可能跟2个原因有关
癌症基因检测你该知道的事
女星切除乳房预防乳癌 医:除基因变异,还要考虑11项危险因子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