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家开讲!乐于食游于画 桂冠总经理靠速写拉近客户距离

图文/镜周刊

王正明,是桂冠冷冻食品总经理,也是开过3次个展速写画家原本,他想专职走画画一途,最后顺从父亲意见,选择与3个哥哥共同创业。从皮包鱼饺做起,到蹲点市场,现煮现卖推广水饺;和哥哥们一路把父亲的老制冰厂转型成冷冻食品龙头,也靠着独树一格的速写拉近与客户距离

一度,桂冠也陷入食安风暴,王正明飞至阿拉斯加溯源,以行动表明重视食安决心,去年再带领2代以抹茶汤圆重新擦亮招牌。慢慢交棒同时,当年游戏人间的画家梦正逐步实现。

假日的台大校园,一群绘画同好围在1位画友旁观摩技巧。若不仔细看,不会特别注意到其中1位戴着鸭舌帽、背着朴素休闲包的,正是年营业额约20多亿元、桂冠冷冻食品的总经理王正明。

他压低声音说:「在我参加的画会里,很多画友不知道我的工作,我觉得低调些好,才能单纯谈画。」

尽管不想高调,但在今年5月,他刚举办个人第3次画展中,不少参观者一听展出画家是桂冠老板之一,仍脱口而出:「我们家吃火锅一定会买桂冠火锅料」「冬至都要吃桂冠汤圆」,毕竟桂冠几乎等同台湾冷冻调理食品代名词,不只火锅料每年销售超过2,000万盒、市占率达6成,汤圆市占率更达8成。

王正明闻言也笑:「3个哥哥和我在1970年创立桂冠食品,至今已47年历史,许多客人从小吃到大,若论年纪,的确已经从幼稚园变成中年人了。」

桂冠的历史可推至更远,「我们兄弟是在父亲经营的时代,就接触到冷冻事业。」王正明的父亲王联富自1950年代就在桂冠办公大楼现址,即现今台北捷运台电大楼站旁开设制冰厂,「那时候还没有冰箱,父亲除了出租冷冻柜,也制作冰块,让客人买回去保存食物。」

彼时王正明才念初中,和大哥王正一、二哥坤地三哥坤山得轮流骑三轮车送冰。「大部分是送到有钱人家和摊商、店家,偶尔也有送到附近三总医院太平间的插曲。」他印象中就有几次送到停尸间,工作人员要他直接把冰搬到盖著白布的尸体旁,「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搬运!」

但1965年起,国外冰箱进入台湾市场,王联富警觉到冰块生意走下坡,开始转型卖冷冻食品。王正明说:「当时我们的制冰厂附近有个汕头师傅专做鱼饺,生意好得不得了,加上我们先前曾出租冷冻库给鱼饺、鱼丸、火锅料业者,父亲和哥哥们觉得做不了冰块和冷冻库生意,不如做冷冻食品,便向同业挖角鱼饺师傅来做。」

制冰厂自此转型,1970年,王家兄弟在父亲担保下,向银行贷款120万元,以生产鱼饺为主,冬至元宵加卖汤圆,开始进军冷冻食品市场,并由念外文系毕业的老大王正一取名「桂冠」,自我期许成为业界龙头。

初期的鱼饺全程采用手工,王家兄弟的工作从送冰转成杆鱼饺皮和包馅,「我们的鱼饺最早是以狗母鱼制成,必须先用人工摔鱼浆,再用酒瓶皮,但师傅待了3年后带着徒弟跑了,我们兄弟全都得下来做。」

王正明说,兄弟4人创业,由大哥负责统筹管理,二哥负责机械研发,三哥和自己则负责行销业务。他露出老幺的顽皮微笑,「虽然我一直有画家梦,也一度叛逆,老是跑去打撞球,但终究不想让父亲失望,所以选择念大同工学院工业设计系,不仅可兼顾绘画兴趣,二来也能帮忙相关设计。」

后来,王家老二王坤地研发出可以自动化生产0.06公分鱼饺皮机器,桂冠鱼饺产量从每日几百盒瞬间跃升至几千盒,刚大学毕业的王正明也被赋予销售鱼货任务。

「当时我们直接向渔船进渔获,扣除适合做鱼饺的鱼,剩下的渔获就由我来卖,也因此整整2年半在中央市场当批发商。」王正明的第一线市场经验和人脉,把产品推至菜市场,「我和三哥到大小市场一摊摊推销,鱼饺通路也渐渐从原本以西门町的石头火锅店为主,打入菜市场的火锅料摊、鱼摊。」

鱼饺和汤圆销售稳定后,桂冠再推出冷冻水饺,王正明再度扛下行销任务。「过去婆婆妈妈习惯买现包的生鲜水饺,不习惯吃冷冻水饺,我为了让客人改观,索性带着业务人员到各大小菜市场煮水饺,在30多年前试吃风气尚不流行的年代,也算业界先锋。」

头脑灵活的王正明深知小孩对婆婆妈妈的影响力,「当时我们还设计了一款画有桂冠Logo的海滩球,在菜市场叫卖『买3盒水饺送1颗海滩球』,小孩一被吸引,婆婆妈妈自然就会买。」

靠着从菜市场打点,桂冠鱼饺、汤圆名气越来越响亮,后又陆续开发蛋饺、燕饺与虾饺等火锅料,逐步打入超市、卖场,成为台湾人耳熟能详的冷冻食品龙头。

近几年又加入葱油饼义大利面、炒饭等调理食品。王正明靠着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亲自领导设计多款桂冠广告,还曾得过时报广告金像奖。

画画也是他拉近与客户距离的秘密武器,他翻开画册,其中1页画了5位正在用餐的日本男士。「这几位是日本水产供应商,日本人很拘谨,餐叙一开始气氛有点僵硬,我便提议,让我来帮他们画一张画。他们很惊讶我能如此快速捉到他们的神情,现场气氛也因此变得热络起来。」

王正明说:「当然,桂冠之所以能在业界立足,最重要的是注重工序,就算机械化生产,也不会省略古法。」同业可能直接买糯米粉做汤圆,但桂冠汤圆坚持用台湾糯米,制程也从浸米、磨米到搓揉,6道工序全部不能省略。

「不能为了做生意而违反生意道德,是我们兄弟的共识。」王正明说,兄弟4人一直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平衡,1995年进军中国后,桂冠靠着沙拉打头阵,将其他冷冻食品带进上海,目前在对岸小有名气。

2012年,王正明再和女儿王钰婷成立厨艺教室「窝厨房」,推广自家商品,学员人数多达数万人,桂冠也从食品加工跃升至创意料理领域。

尽管如此,桂冠却一度受到食安事件冲击。2014年10月,正义猪油爆发劣油事件,购买正义猪油制作葱油卷饼、银丝卷的桂冠被卷入风暴中,王正明说起此事仍气愤,「去年底,法院判决顶新、正义需赔偿桂冠535万元,但这仅仅是下架和赔偿消费者损失,损失的商誉多太多了。」

为了在食安风暴中重新站稳,王正明特地于2015年远赴美国阿拉斯加的原料供应源头探访,「食品加工业最重要就是来源,我们的𫊻味棒、鱼卵卷及鱼饺都是使用阿拉斯加的鳕鱼浆,台湾一年进口当地1,700吨鱼浆,桂冠就占了3分之1。」飞行7,500公里远,王正明以溯源行动,就是为了重新擦亮招牌。

去年冬天,桂冠抹茶汤圆再度掀起风潮,爆浆汤圆照片不断在网路洗版,一则网路讨论竟吸引7,000多笔回文,媒体也大肆报导「桂冠抹茶汤圆94狂」「靠运气才能买到」,一时间,桂冠汤圆再度成抢手货,并带动同年汤圆业绩成长2成。

王正明说:「抹茶汤圆的行销成功,除了拜网路所赐,也因不标榜抹茶口味,而是老实地标示抹茶风味。」他解释,抹茶汤圆内馅是以绿茶粉、抹茶香料制成,「网路回文中,许多消费者都回应桂冠真的很诚实。」

他话锋一转,「其实从抹茶汤圆的创新,也可看出桂冠正逐渐交棒。」几年前第一代专门管工厂的老二王坤地过世后,兄弟都觉得该慢慢放手,逐步退休,「毕竟连我都64岁了,我们兄弟的几个孩子也进到桂冠,目前王坤地的儿子王东旭负责旗下的好食在物流,王坤山的孩子负责大陆事业,王正明的儿女则负责行销和业务,他们从小就看着叔伯们这样做,自然也跟着合作。」

王正明秀出他所画的4幅桂冠「老景象」,「画里有父亲制冰厂工作模样,有我和哥哥们的草创时期,骑摩托车送鱼饺的旧日时光。」

当年父亲不让当画家,现在逐渐交棒的他,用画记录一家人打拚的经过,也算是偿了心愿。

更多镜周刊报导【桂冠专访番外篇】老板4兄弟 各自成家仍共餐10多年【桂冠专访番外篇】画笔VS.镜头 大老板笔下的记者【桂冠专访番外篇】阿爸不打骂智慧 他从叛逆小子变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