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晚起不是病 调整生理时钟 耐力执行力兼备

▲321睡眠日,该检测自己的睡眠品质是否需要优化

地方中心台南报导

网路电视发达,让人熬夜及作息紊乱,卫生署立台南医院耳鼻喉科医师林政佑11日表示,晚睡晚起不是一种病,但的确会造成生活上的困扰,想调整也不容易,要有耐力执行力

林政佑(右图/卫生署立台南医院提供)指出,资讯发达,电视台频道选择性不少,网路声光效果更让人着迷,经常就是错过了应该睡觉的时间而不自觉,时间一久就养成了晚睡的习惯,如果再加上隔天早上没有非要醒过来不可的理由,那起床的时间就会习惯性延后,就会自然而然形成晚睡晚起的节律并固定下来,这在睡眠医学里称之「睡眠相位后移症候群(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睡眠相位后移症候群的主要特征是:1.睡眠开始和醒来的时间,比正常人往后延迟约数小时。例如:凌晨3点以后才能睡着,往往睡至隔天早上10点至12点才起床。2.基本上每天睡眠总时数差异不大。3.一旦入睡,不会轻易睡眠中断、醒来。4.在早晨6点至8点起床是非常困难的。5.自己无法将睡眠相位提前,也就是无法调适在正常的时间上床入睡和起床。

晚睡晚起是在学生寒暑假社会人士长假时最容易发生,一旦假期结束,又得恢复早起上学、上班的作息,这时就会非常痛苦,尤其晚上该睡的时间睡不着,隔天因睡眠不足要醒来时又痛苦万分,即使勉强起床也精神不济,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白天的学习品质及工作效率

林政佑表示,生理时钟紊乱不同于一般的失眠,即使吃下安眠药也几乎没有效果。晚睡晚起不是一种病,但的确会造成生活上的困扰,想要调回来,得有耐心和执行力,不是短时间可看到效果,当好不容易恢复正常轨道后,也千万别轻易打乱。

林政佑建议,重新调整生理时钟,必须规律就寝及起床,该上床睡觉就上床,该起床时,即使很想睡,也要勉强自己起床。起床时吃顿早餐及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全身进入准备活动模式。另外,在白天安排动态活动,提升白天精神,也能改善晚上睡眠深度。此外,在睡前3小时补充褪黑激素,提早产生睡意。

林政佑表示,日照光线经过视网膜神经细胞再传至下视丘,再经交感神经而传至松果体,如此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当褪黑激素浓度变淡人逐渐清醒;反之,到了傍晚黄昏光线渐暗,光线对松果体的刺激变弱,松果体便开始制造分泌褪黑激素产生睡意,以此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