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巨/台湾COVID-19致死率高 筛查不足终导致同胞逝去

王明巨/台大医学院麻醉科教授、曾任台大医院院长竹东分院院长

台湾昨(9)天又增加了25人死亡。台湾从去年到昨天6/9为止累积Covid-19的病人的确诊数是11,968人。其中有本土病例数是10,766人。而截至昨天由指挥中心所公布的死亡人数是333人。死亡率为2.78%。

依据疾管署公布的资料,在今年4月24日之前,只有11人死于新冠肺炎。今年4月24日疾管署报告了第12例死亡-案1094是一位4月8日返国,4月18日在居家检疫期间,于防疫旅管猝死的个案。

疾管署当时发布的说明是,这个病人在居家检疫期间,因为没有呼吸道症状也没有发烧,所以一直没有采检,直到死亡之后采检才发现Ct值27确诊。

▲医护人员接种疫苗。(图/记者周宸亘摄)

案1094是台湾第12位死亡案例,也是第1位在死亡之后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人,也同时揭开了台湾接下来令人忧心与伤心的新冠肺炎大风暴。因为就在4月20日,华航货机机师就被确诊,接下来就是台湾本土疫情大海啸!

5月18日,疾管署报告了第13位死亡案例,5月10日发烧,5月14日采检,5月16日确诊,5月17日死亡。

同一天,疾管署报告了第14位死亡案例,同样是5月16日确诊,5月17日死亡。

这些案例以及台湾超过世界平均的高死亡率,让我开始思考,到底台湾的高死亡率是怎么来的?

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死亡率很高。死亡率高有三种可能。

1)死亡人数异常的多,分子太大。

2)确诊人数太少,分母太小,造成比率高。

3)以上皆是。

台湾至今还没有进行过有意义大规模的普筛,因此现在社区里的新冠病毒感染状况如何?到底万华板桥中和这些热区,每1000人有多少人感染了Covid 19?到底双北的其他地区,如北投、淡水每1000人又有多少人感染了Covid-19?这些攸关到底能不能解封的重要关键数字,其实没人知道。

也因为这些关键数字无从得知,所以目前看到的各个地区的确诊数字,其实只能说成「担心感染者或有症状的人」,自己去就医时或接受快筛而被发现是确诊者的比例

但因为Covid-19的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很多,因此社区里是否的确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因为没有被诊断而低估了确诊者的真正数字,进而造成死亡率被高估?这当然是一种可能。

侯友宜视察筛检站。(图/市府提供)

死亡率高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死亡人数真的比较多。成因当然可能是台湾的医疗能力不足,挡不住病毒夺走人命的力量。

但有没有可能,其实这些死亡的病人有相当数量,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初,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医疗照护,所以在医疗来不及介入的状况下,造成更多人的死亡呢?

这段时间里,一则又一则民众死亡后才被确诊,有自杀死亡者被确诊,有车祸受伤送到急诊室处理外伤被确诊,有一家三人死于家中死后被确诊,甚至连检察官也在抗议在有13人死亡后的司法相验中,竟然事后才发现有8人确诊。

看到这些报导与数字,我找到了从5月18日以来,从媒体报导与疾管署的新闻稿资料中,每一个死亡病人的确诊日与死亡日期。整理成附图附表

▲。(图/翻摄自Facebook/王明巨)

从5月18日到6月9日,共有321人死亡。

其中有20.9%是死亡当天或死亡后才确诊。

其中有24%是确诊后3天内就死亡。

从5月18日到5月31日,每天公布的新闻稿中明白地显示着,死亡当天或死亡后确诊的比例高达33.9%。确诊3天内就死亡的比例高达36.6%。如果把确诊后3天内死亡与死亡当天或之后才确诊的人数加总一共79人,是这段期间死亡人数112人的70.5%之多。

而从6月1日到6月9日,确诊后3天内死亡,死亡当天或成后确诊,以及加总占死亡人数比例的三个数字分别是17.2%,13.9%,31.1%。

这些数字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321位死于新冠肺炎的病人里面,很可能至少有143位病人,他们因为被确诊的太晚,他们直到病情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阶段时才被确诊,因此就算台湾的医疗能力再好,但面对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状况,也很难救回病人。

竹科专案筛检站。(图/新竹市政府提供)

另一个更可怕的状况是,从5月15日双北宣布三级警戒之后,几乎所有的人,尤其是老人家们都乖乖地待在家里,我相信有非常高比例的老人家,也因为害怕到医院去被感染,因此除非症状实在太严重身体实在受不了,否则不会想到医院去就医,更不会想去被挖鼻孔接受快筛或PCR的检测。

于是虽然乖乖待在家里,但实际上已被病毒感染的人们(尤其是平时活动力就较差的老人),在「快乐缺氧」因此症状不明显,但肺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的状况下,发生猝死或者病情突然恶化而紧急送医,然后短短3天内就不治。

这些病人的死亡,其实并不见得是这个疾病或这个英国变种病毒真的这么可怕,击倒了台湾向来自豪的医疗能力。

这些病人并不是死于医疗量能不足,因为这些病人医疗根本来不及介入,台湾的医师护理师们再强,面对已经发展到末期的疾病,也无法挽救,更何况其中还有将近一半是死亡当日与之后确诊,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介入呢!

这些病人的死亡,其实击垮的是台湾过去一年半以来一直不愿执行大量筛查,一直不愿厘清到底社区感染如何,一直只想用着「筑高墙」方式,企图把所有新冠病毒全部堵在国境之外的错误政策。

一个最好的证明是,由于5月14日台北市率先全国在万华等地设立了四个快筛站,然后新北与全国各地也都跟着成立一个又一个的快筛站之后,由于这些快筛站建立了足以早期发现感染者的能力,虽然一开始的阳性率很高很吓人,但成果开始展现。

▲新北板桥江子翠1200坪巨型筛检站启用。(图/记者汤兴汉摄)

从6月1日到6月9日,确诊后3天就死亡或死亡当日及之后确诊的人数开始下降,虽然累积数字仍然占死亡人数的3成,但6月8日与6月9 日的数字已经明显地比之前低太多。

我相信,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大量快筛全民筛查的正确作法之下,将会有更多更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被发现,他们将会更早开始接受医疗照顾,他们的死亡率本来就会下降。如果未来再加上大通量的PCR之后的大量轻症确诊者的加入,我确信,台湾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绝对低于世界平均值。

新冠病毒会造成夺命于无形的快乐缺氧的肺炎的确很可怕。从这些数字看来,我觉得最遗憾的不是病毒终于突破我们一直在边境堆得好高的围墙。而是这321位同胞的死亡,至少有100位以上,其实是有机会可以避免的。

只可惜,一直不想「大量筛检」「广筛」的决策(我不想用普筛两字,你懂的),无法发现病毒早已悄悄入侵社区,早已遍布全台。三级警戒与全部居家而不敢与不想就医,但又没有主动又足量的筛查,以及缺乏早期发现缺氧与问题已经恶化的设备,终于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

亡羊补牢,我们现在能做的,有三件事。

一、大量,绝对大量的主动筛查或全面性的个人居家筛检。

二、让活动力较差的长者,有及早发现已经感染与问题恶化的能力,例如远距监测与照护观察、例如家中的小小血氧仪

三、在医疗人员已经打得差不多的现状下,让老人家们,能以最优先的顺序打疫苗吧!

热门点阅》

张诚/从「军事」布局看防疫作战 谈台湾目前抗疫两大「破口

张宇韶/美国高调安排赠送台湾疫苗 背后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吴昆玉/两岸巨婴一家亲?疫情下巨婴们 该长大噜!

李沃墙/美送疫苗当伴手礼 别以为TIFA复谈在望

● 本文获作者授权,原文转载自「脸书」,原标题为「台湾Covid-19高死亡率背后的意义!」,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