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致重崇敬之心 超越语言隔阂

纪录片《无米乐》海报。(本报资料照片

无米乐昆滨伯过世,让大陆海协会汪道涵之子汪致重也发文缅怀,托人致赠花柱。汪致重2013年来台时曾到台南,跟着昆滨伯一起赤脚下田、坐牛车,尽管昆滨伯说台语,汪说国语,但二人交情跨过语言隔阂,汪返回大陆后,还曾写信给昆滨伯。而这当中有个关键牵线人,正是前法务部廖正豪

汪致重2013年5月曾到台南后壁拜访纪录片《无米乐》的昆滨伯,当时全程陪同的「无米乐稻米品质促进会」总干事美雪昨受访回忆,汪致重看到昆滨伯打赤脚下田,也马上跟着脱掉鞋袜,一起下田、坐牛车,这一幕让她印象深刻。

张美雪说,昆滨伯受日本教育,只说台语,汪致重则说国语,听不懂台语,当年她就扮演「翻译」角色,尽管语言存在隔阂,但她能感受到汪对昆滨伯的敬重之情,「对话温馨」。她还透露,汪致重曾参与田地的「认养体验活动」,原本相约要再来插秧,无奈遭到移民入境管制无法来台,为此汪还特地写信告知昆滨伯无法如期来台,也再次表达对昆滨伯的敬佩,钦佩昆滨伯以稻为师的精神

汪致重2013年访台后,遭台湾入境管制,禁止自由行3年、商务行1年,因他来台时有部分私人行程未向移民署报备。但他也喊冤,强调自己非官员身分,是以商务人士身分来台,是在不知情之下误触法令,但移民署因他是汪道涵之子的特殊身分,从严认定。

而当年牵线汪昆二人认识的,就是前法务部长廖正豪。廖正豪淡出政坛后,成立「向阳公益基金会」,协助辅导中辍生,汪致重隔了几年,也以同样名字,在大陆成立「上海向阳公益基金会」。

廖正豪的女儿、向阳公益基金会办公室主任廖尉均昨受访表示,汪致重认同向阳的理念,在征得廖正豪同意后,跟进使用同名基金会,还请廖正豪担任上海向阳基金会的荣誉理事长;至于廖正豪与昆滨伯的渊源,廖尉均说,父亲毕业于后壁高中,跟昆滨伯是多年好友,因此当年汪致重访台时,介绍汪到后壁看看台湾的农业发展,才结识了昆滨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