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宪璋/救一个受刑人就是救一个家族

▲「救一个出狱人,就是救一个家族」,但没有希望还谈什么教化监所人权的提升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指标 。(图/视觉中国CFP)

英国首相邱吉尔曾提及:「民众对待犯罪罪犯的态度,是检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不二法门。」(The mood and temper of the public in regard to the treatment of crime and criminals is one of the most unfailingtests of the civilization of any country.)从国家整体而言,监狱可能是社会文明制度中被人忽视的边缘人类,这群误入歧途的羔羊,曾经戕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危害社会安全,所以政府的资源宁可用在其他的部门,但若能着眼于保护、尊重及阐扬人权,致力于改善监狱的地步,当即反映出社会文明的高度。

监狱是国家文明的指标,健全的矫正法典与完善制度,营造契合矫正教育的环境,实施多样的处遇与有效的矫正计划,提升行刑的实质功能,才能发挥监狱的真正价值。

最近拜读李永然黄隆丰李雯馨等三位法学先进合著《监狱真相大揭露》大作,这是坊间难得一见对跨领域的专业论述,书中强调唤起国人对矫正制度的关注,并以人权为主轴,竭尽心力探讨问题。从实务面及法制面详加检视,提出针砭之方,为矫正未来擘划崭新之路,对矫正期待之殷可谓用心良苦,个人深表敬佩。惟书中提及背离人权的军事化管理,与现行的实务操作显有落差。时下矫正机构戮力推动柔性司法,扬弃昔日刻板管教方式,实施「生命教育深耕计划」,建构人性化生命教育为基石的「文化监狱」;同时,赓续推展「脱胎筑梦-矫正机关收容人多元就业媒合方案」,帮助收容人习得一技之长复归社会,并此提出说明。

个人从事监狱工作「领薪水坐牢」42年,深感当下狱政的核心困境,尤以民国95年7月1日《刑法》修正施行,所祭出乱世用重「刑」的三振法案,实施后所衍生的严重后遗症「没有希望还谈什么教化」,成为狱政管理最沉重的包袱,监狱到处潜藏隐形炸弹,宛如人间火药库,一旦爆发冲突,危机必然再现。监狱是捍卫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波堤,如不及早未雨绸缪,在法制面研提防治之道,前途着实堪虞

监狱超额收容问题,虽然法务部着力于「一人一床」的改善,但吾人必须坦诚面对,那仅是浮面表象,真正的问题不单是「床」,而是营造符合国际人权,足够收容人生活处遇相对应的活动空间。再者,与日本及欧美相较,我国戒护人力与收容人的配比负荷量更是超标,已达五倍之谱;面对日新月异的犯罪情势态样,教化辅导专业人员严重不足,高龄化犯罪问题伴随各项处遇及医疗等重要环节,亟待政府全力奥援,投注更多人力、物力积极改善。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三个阶段:侦查、审判、执行,各阶段皆有不同任务,监狱服刑中的柔性教化实为重要。最好的刑事政策即是社会政策,降低犯罪、防止再犯,行刑的终极目标乃是「刑期无刑」。引导受刑人改过迁善不是端赖教条,而是透过多元艺术文化的薰陶,实用的技能训练,使其习得一技之长,真正洗涤心灵,知错悔改重拾信心,进而脱胎换骨翻转人生。期盼社会给更生人一个机会,「救一个出狱人,就是救一个家族」,同心关注矫正的未来,建造一个无害安康的社会。

高墙不该阻隔宪法所保障的受刑人人权。如何营造符合国际人权,足够收容人生活处遇相对应的活动空间,是监所改革的基本要务。图为李永然等人合著的《监狱真相大揭露》。

吴宪璋,法务部顾问,法务部矫正署前署长,中华民国扶轮米山理事长。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