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鸿海的造车新势力

除了毋庸置疑的硬体制造及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外,鸿海MIH电动开放平台的软实力,更是鸿海跨入电动车制造的利剑,与Fisker签署协议,不会是最后一家,更是鸿海逆袭国际专业电动代工厂的重要一役。

文/林丽雪

去年初,EMS制造大厂鸿海先后宣布与飞雅特克莱斯勒及国内裕隆汽车合资,掀开了鸿海正式跨足电动车市场扉页,然,时值美国电动车大厂特斯拉(Tesla)声势正大鸣大放之际,多数人对于成立四十多年来都在做硬体代工的鸿海想要跨足汽车产业的未来,不仅不看好,且多半报以嘘声,看坏声浪不断。

转型电动车的关键铁三角

不过,鸿海跨入汽车制造转型的蓝图,一张张地掀开,去年十月十六日,鸿海推出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矢志成为电动车界的Android,并广邀英雄帖,号召全球软硬体厂加入MIH电动车开放平台,市场这才惊觉,鸿海想跨足的汽车产业,早已颠覆传统造车思维

鸿海亮出的造车利剑,不仅仅止于推出软硬兼施的电动车开放平台。今年一月鸿海宣布,在汽车产业已有四十年经验郑显聪,担任MIH联盟执行长;郑显聪除了曾任职福特、飞雅特外,亦是蔚来汽车(NIO)的联合创办人,他加入鸿海,除了专责MIH联盟规划外,并将掌管硬体部门及平台的规格定义,其在汽车产业经验跨足传统与未来,补足了市场对鸿海硬体制造经验恐不足的疑虑。

MIH联盟的另一关键人物,则是魏国章,他过去是贾伯斯创办的NeXT Computer中唯一的华人核心软体成员,在苹果收购NeXT之后,魏国章跟随贾伯斯团队进入苹果,开发出iOS和Mac OS X作业系统,未来魏国章将主导MIH的软体平台。

郑显聪、魏国章两位软硬体大将到位,和以电子工程背景出身的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形成鸿海推进电动车事业转型的关键铁三角,有了对的人、对的团队及对的营运模式,鸿海的电动车转型大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有先驰得点的态势

鸿海日前宣布拿下第六家电动车厂盟约,和美国电动车新创公司Fisker将透过「Project PEAR」专案,于二○二三年第四季正式量产一台电动车。Fisker的第一台电动车款Ocean SUV本来拟在福斯的电动车MEB平台打造,据了解,最后由于量产不顺,改由专业电动车代工厂Magna取得,Magna手上客户还有BMW、Toyota、Jaguar等,号称已量产超过三七○万辆电动车,这次鸿海拿下Fisker第二款电动车款代工,双方预计在第二季底完成协商沟通,并正式签署合作伙伴协议,这台车概念到量产预计只要花二四个月的时程,比传统造车需要四~五年的时间减少一半以上,并预计未来每年将量产二五万辆,鸿海与Fisker的第二台电动车量产计划若顺利推进,将成为鸿海逆袭国际专业电动车代工厂的重要一役。(全文未完)

全文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2133期精彩当期内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