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消音,不会让彩虹更美

▲1210万人上凯道挺同婚。(图/记者李毓康摄)

文/叶文忠

12月3日,20万人上街,电视荧幕前几近消失了,脸书上洗版的照片都在控诉着媒体的「噤声」,我从网路开始搜寻,发现其实各台几乎都有报导,只是「音量」超低,低到形同失魂了。

12月10日,支持同婚号称25万人集结的大游行,「各行各业挺同婚」的新闻标题耸动而醒目,某报甚至把每个时间点上发生什么事,用时刻表在「列」新闻。不过七天后,媒体又突然「还魂」了。

照理说,媒体平日嗜血与夸大,连街头一个违停都能做成「独家」连线个三五分钟,四处找素人谈「对违停感想」充时数。而此大规模的人潮聚集,更会维持着两三天新闻议题的讨论,而「反同婚」却仿佛遭「冷感」的特殊对待,竟不若薇薇安之死。「反同婚」、「挺同婚」两个立场,正与反都有自己论述。聚集的人数,各主办单位都会灌水,不必当真,空照图看来都是一片人海,也无需比较。但这两场活动报导的严重失衡,却不能不当真,这正见证了台湾媒体集体的失能沉沦。

▲两场抗议,两种曝光度,见证了台湾媒体的失能。(图/上记者李毓康摄,下记者季相儒摄)

媒体、娱乐圈同志多,是我知道的事实,他们思考敏锐,情绪敏感,创意才华洋溢,所以特别适合这个产业,媒体人会倾向支持同婚,并不意外,但即便如此,仍怀疑背后有另一股力量压制着媒体,否则不可能如此「统一战线」。横竖既然媒体无法让天平「持平」,我就来加点砝码。

婚姻平权」,其实是两种「型态」的人在对峙着,一是同志,一是父母。前者是族群,后者是身分。同志谈着真爱要相守,以反歧视,要求同性婚姻,能与异性婚姻平起平坐的人权诉求,图像是平面而单纯;「父母」是异性恋的产物,图像是立体的,必定上下贯穿时间轴,对应着子女与养育,撑起了社会基础架构,并确保人类繁衍永续存在的关键词,所以「父母」们担心直接动民法,将使「男->夫->父、女->妻->母」性别识别与进阶的社会基本架构坍塌。两造对立的点,背后的动力源完全不同。

这场争议里,一把关键的钥匙,在于「歧视」这字眼的解释权

是恐「同」还是「恐」同?究竟是同志可怕,还是恐惧的本身可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先试着解开恐惧本身从何而来的问题。

蛇可怕吗?其实不过就是生物的一种,一种四肢完全退化的爬虫类,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经过演化而来的物种而已,和毛孩子一样,都叫动物。但大多数的人一看到蛇,就会失声尖叫,为何?不知道,就是怕。事实上生物科学界早就研究过,如同狗儿睡觉前总会无意识地绕圈圈「踩平草地」,怕蛇,是人类远离「无声无息的危机」那来自远古的“行为反射”基因

再从繁衍的角度来看,尤其是雄性的视角,看看猴群,看看狮群,雄性本来是就是互相打架抢夺「众妃」的,即便不是群聚者,其雄性动物也会在树下留下尿液,划出自己的「领地」,保护家人,驱赶其他雄性接近,而雌性就是专司生育与养育的工作,越高阶的哺乳类,其「夫」与「妻」各司其位的功能性就越强,这些基因其实也都留在人类社会中的行为模式里,是大自然写入基因密码的“规范”。

▲人类是动物演化而来,留有着大自然的基因密码。(图/取自免费图库Photopin)

造物者设计异性间的爱情,设计情欲(发情),是为染色体相遇进行繁殖工程的。所以要让雄性违反大自然储存在体内的“规范”,突然得接受可以「亲亲爱爱」起来,再加上同志常以「解放」「暴露」来游街,肯定会刺激“行为反射”的反胃、产生疙瘩生理带动了心理反应,于是这反应就被定名为「歧视」了,这和富贫间的那种阶级「歧视」,由心理直接发动的完全不同。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种疙瘩必须用同理心发酵压制生理,进而逆转反射行为,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有难度需要调适,同志们其实也必须学习体谅异性恋者的生理逆流。话说回来,「演」出表象的同情与支持很容易,民进党与其支持者至今都还在用同性恋嘲谑「马金体制」,说明了这个政党骨子里一样有着视同性恋为「负面」的深度歧视,无法走出「恐同」阴霾。

为何会出现同性恋这样「反自然」的现象?不少科学的报导,先天后天都有论述,遗传、大脑下视丘、荷尔蒙、心理、成长环境等等因素都有举证,但始终没有一个可以涵盖一切的真正解答,就只能归咎是上帝开的玩笑。

尤其台湾的底土是深厚的中华文化,「传宗接代」仍是最高比例的家庭守则,依奉着「血脉」思维,本土剧最爱搞的婆媳关系,占据着最值钱的黄金时段,这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婆媳关系链,也代表着台湾最扎实的家庭建立逻辑,若跨不出「血脉」,没有一个华人社会走得出「同性婚姻等于断脉」的阴影。

今天,台湾社会可以「自在」讨论这个议题,已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尚未进化到成熟的阶段,否则不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各退一步,空间才会出现,对话才会产生,从旁看来,「列专法」其实是两造中间最有可能的交集区,先得消除「歧视」解释权的争议,议题就不会再如此暗黑下去。

尤其修法这件事的处理态度,在同志游行后,蔡英文表示支持同婚,并在脸书上说「所有委员都可以本着信仰、价值、判断,以及民意的走向,针对修法自由地表达意见」,反同婚聚集,媒体噤声,蔡英文的脸书没有任何文字,或者在蔡英文眼中,数十万之众并不是「民意的走向」,于是这种倾斜,犹如交付两端戈与矛,让一方充满期待的焦虑,一方眼见崩毁序曲已奏起,沟通关闭,社会再度被拆向两极,冲突可谓一触即发。

政府上台以来尚无建树,却已处处焦土,立委发难又烧起这把火,动机令人百思不透。议题发酵,终于逼出了一群人,是群安静不问政治的妈妈们,是循宗教捍卫家庭价值者,是另一种社会能量再度被政治事件给激发了出来,换言之,蔡政府终于又惹毛了一个新的族群上了街。

同志期盼的婚姻该被祝福,多少世纪来的压迫,这群人始终生活在黑暗中,反同婚者多数不反同志,而是担心一旦动了法条,导致原本文化与法律本可并行的规则遭到裂解,两边考量的角度并不相同,不同路径思考的人要对话,本不容易,必须温火慢熬,熬到有块区域同色,才有下一步的空间出来。

蔡英文的发夹弯,陆续背叛选前支持者,支持度迅速坠落,或者「公开支持同婚」借此补失分,我却见到两造在留言板上的攻击越来越激烈,在社会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之前,蔡英文便急着跳上压路机往小路压去,蔡政府是跟自己过不去,还是嫌百姓们过得太安逸呢?冲突,只会让「丑化」更严重,自以为的进步,其实是进一步动荡。

一位妈妈Eliza Tseng在脸书上写了一篇文章,将反同婚者的「心理状态」诠释的最为清晰,她声嘶力竭呐喊着「你的开放叫平权,我的保守就叫歧视?」道出了究竟是谁掌控了「歧视」的解释权,并誓言守住父母对孩子性教育的主导权,文章下方分享次数,竟超过了7000。懂脸书数据概念者,「分享」相当于次方的概念,超过7000次「分享」规模是多么惊人,哪一种情绪让那么多人选择「分享」,而不是点「赞」而已?我可以肯定的说,反同婚者的上街,媒体的消音,如同把球压下深水,反激发更大的上浮力量,在社群号召下,那是一股「海啸」级的愤怒力量,即将涌向蔡政府。

● 作者叶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个人部落格上,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