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 5种新冠疫苗、治疗药物效果评比解析

新冠疫苗药物最新进展显示,目前全球约有217种COVID-19疫苗实验,其中154种、超过7成仍在动物实验阶段,仅有11种进入第3期临床测试。(图/常春月刊提供)

根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17种COVID-19疫苗实验,其中154种、超过7成仍在动物实验阶段,仅有11种进入第3期临床大规模试验效益测试。

目前全球各大药厂研发的COVID-19疫苗,正如火如荼进行人体有效性临床试验,根据目前「辉瑞BNT疫苗」、「牛津疫苗」、「莫德纳疫苗」,已于日前公布第3期临床试验期中报告,2020年12月中,欧美某些国家也开始施打疫苗。其中「莫德纳疫苗」的有效性最高,可以达到94.5%,「辉瑞BNT疫苗」的有效性可超过90%,而「牛津疫苗」的有效性最低,为70.4%。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研究所教授陈秀熙指出,根据目前第3期临床试验期中报告,「莫德纳疫苗」提供较多的证据证明可预防COVID-19的严重度,而在老人施打后耐受性较佳的则是「牛津疫苗」。

另外,在国产COVID-19疫苗的部分,则有国光生技重组蛋白疫苗」、联亚生技「胜肽疫苗」及高端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大部分于2020年8、9月进入第1期临床试验,11月进入第2期临床试验,预计2021年冬天,国人才有机会接种。

●5种新冠疫苗解析

1.牛津疫苗:

由英国药厂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与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合作研发的COVID-19疫苗「ChAdOx1nCoV-19」,俗称「牛津疫苗」。根据日前2020年11月23日发布第3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的有效力为70%。

目前已知由4月至今,于英国、巴西、南非招募2万4000受试者,其中131位确诊COVID-19感染,试验过程观察采取2种不同的接种方法。第一种是先施打半剂疫苗,等至少一个月后再给一剂完整疫苗,有效力达90%;第二种则是两剂都是完整剂量,也是相隔一个月接种,有效力仅62%。合并整体结果,疫苗施打后至43天后持续抗体产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可持续长达56天,总效益估计达70.4%。

根据统合分析显示,施打「牛津疫苗」最常出现的症状为发烧,其次是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但都为轻中度反应,仍无严重不良反应,代表疫苗仍具安全性

全球各大药厂都在积极研发COVID-19疫苗。(图/常春月刊)

2.莫德纳疫苗:

美国生技公司莫德纳(Moderna)研发的「莫德纳疫苗」,日前公布第3期临床试验期中报告显示,可以有效保护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有效力达94.5%。

2020年3月开始,第1期临床试验结果,注射第1剂疫苗时即会产生高抗体反应,且不良反应情形发生较少,注射第2剂时能产生更高抗体免疫反应,但有些许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接注2剂疫苗时皆会随剂量越高、抗体反应越高,后续于5月及7月开始进行第2、3期试验。

根据11月16日公布的第3期临床试验中,共有3万人参与,其中一半接受了2剂COVID-19疫苗,另一半接受2剂安慰剂;至今,已有95名受试者被感染,其中90例为安慰组,5例为接受2剂疫苗组,估计疫苗有效性为94.5%。

值得注意的是,莫德纳疫苗试验中,有95名受试者被感染者,其中20名受试者来自不同的社区,包括:12名西班牙裔、4名非裔美国人、3名亚裔美国人及1名多种族,受试者中有15个年纪为65岁以上,但仍有多少老年人需要接种疫苗并受到保护免受感染,仍有待确定。

3.辉瑞BNT疫苗:

由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与美国辉瑞大药厂(Pfizer)共同合作研发的COVID-19疫苗「BNT1629」,俗称「BNT疫苗」,试验地区主要为美国、欧洲、南美洲与非洲。

「BNT疫苗」是经过修饰的m-RNA疫苗,于5月开始,第1、2期的疗效显示对COVID-19感染有强大的保护作用,注射2剂疫苗具更明显的抗体反应,其具2种亚型疫苗,其中一种亚型疫苗的反应原性较低,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7月底开始第3期临床试验。

截至2020年11月,已招募了4万3538名受试者,其中3万8955名受试者已接受了第2剂「BNT1629」,约42%的全球受试者及30%的美国受试者,于施打后22~43天持续有IgG抗体反应,且施打2剂28天后,8成以上个案,都产生毒杀性或辅助性T细胞。

该试验仍在继续进行中,预计将在总共164例确诊的COVID-19病例中进行最终分析。根据11月11日的期中报告显示,94名COVID-19确诊个案,只有8名在疫苗组,86名都在安慰剂组,显示疫苗对于新冠病毒症状感染的保护力有达到90%。美国准总统拜登于12月22日施打此疫苗。

4.克尔来福疫苗:

由巴西生化医学研究中心圣保罗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与北京科兴生物制品公司(Sinovac Biotech),合作研发的克尔来福「CoronaVac9」灭活疫苗,其第1、2期临床试验结果,有效力可达75%。

「CoronaVac9」灭活疫苗从动物实验开始,测试不同剂量老鼠及灵长类族群施打疫苗安全性以及免疫源性反应,并发现免疫反应N抗体反应较弱,S棘蛋白与RBD受体为主要的抗体反应,并产生中和抗体。

2020年4月开始,第1、2期的人体临床随机分派试验,并于7月完成第2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与无施打疫苗的对照组相比,施打疫苗组的中和抗体与IgG抗体免疫反应显著,并发现虽然年龄组别在不同施打疫苗的组别无显著不同,但仍然可以观察到较高年龄组别的免疫力反应较年轻组稍低。

根据中国700多名参与者的疫苗试验结果显示,不论高剂量组或低剂量组,在间隔28天接种第2剂的接种方案下,疫苗产生的诱导免疫反应,大于间隔14天接种第2剂组的接种方案;而不良反应事件多数为轻度,且在48小时内康复。

此疫苗后续的第3期临床试验,在7月底于巴西展开,并在8月纳入印尼、土耳其等亚洲族群研究。

5. NVX新冠疫苗:

美国诺瓦瓦克斯医药(NOVAVAX)研发的COVID-19疫苗为「重组SARS-CoV-2奈米颗粒疫苗」(NVX-CoV2373),俗称「NVX新冠疫苗」,以全长三聚体SARS-CoV-2刺突蛋白及Matrix-M1佐剂组成,为重组蛋白疫苗。

2020年5月开始进行第1、2期临床试验,并利用随机分派临床试验,比较不同剂量及是否使用佐剂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差异。在9月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131名受试者中,证实添加佐剂疫苗,可明显增强免疫反应,施打第1剂后,免疫抗原反应与COVID-19无症状患者恢复期相近,施打第2剂后,免疫抗原反应高出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相近。

然而,佐剂加入后,使用高浓度及低浓度之结果并无差异。后续于9月开始进行第3期临床试验,预计招募1万名自愿者

COVID-19疫苗的有效度主要关键,还有三大问题。(图/常春月刊提供)

●COVID-19疫苗3大关键问题

陈秀熙认为,COVID-19疫苗发展至今,仍存在几个关键的问题,包括:直接及间接效益评估未确、高风险族群的效益,以及疫苗的保护作用能持续多久等。

1.直接及间接效益评估:

对于可评估COVID-19疫苗效益终点,在不同疾病感染阶段有不同终点可评估,主要可分为2大类,一类为可直接评估效益终点,包含:感染、疾病、住院、重症及死亡终点;另一类为间接评估效益终点,主要为减少传播

直接效益可直接于试验中评估疫苗组,以及非疫苗组感染、症状、疾病严重度及死亡情况;而间接效益可评估无症状及症状患者后续传播情形;然而,其后续传播情形资讯较不易取得,建议试验中定期检测其中是否包含具有复制能力的活病毒来进行评估。

2.高风险族群的效益:

针对常见慢性疾病及老人常见综合症,系统性回顾相关病症免疫系统与疫苗效益的影响,常见因素为由病症造成长期慢性发炎,而影响免疫反应;另外,免疫类相关共病治疗常服用免疫抑制剂,也会影响COVID-19疫苗效益。因此未来应针对高危险族群优先施打,或是针对年轻族群优先施打,以保护高危险族群。

3.疫苗的免疫持续力:

目前发展中的COVID-19疫苗,大部分试验结果都可产生中和抗体保护力;然而,疫苗免疫持续力仍具争议。

COVID-19疫苗接种或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持久性长短仍不确定,根据研究发现,自然感染同时可使上呼吸道黏膜系统产生IgA抗体,下呼吸道也可产生系统性免疫反应,使肺部具有IgG抗体,针对病毒较可以产生全面性保护。

然而,目前发展中的COVID-19疫苗,大部分为肌肉或皮下注射,无法于上呼吸道黏膜系统产生抗体,显现疫苗可能仅可避免症状发生,无法完全避免病毒传染。因此,COVID-19相关免疫持久力仍具许多不确定性,例如:疫苗提供之保护力多久会开始下降、感染是否可提供全方位免疫保护力、免疫力在不同族群中的表现如何等。

目前有多个新冠肺炎药物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图/常春月刊提供)

●COVID-19治疗药物

在治疗药物的部分,根据目前COVID-19个案回顾研究报告,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大约有14%的人出现严重症状,需住院与氧气治疗,5%则需加护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50岁,大约半数有潜在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建议,COVID-19个案可分为轻、中、重度,重度患者容易出现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败血症及败血性休克,以老年人与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演变为重症的风险较高。

台湾疫苗推动协会理事长、卫福部传染病防治医疗网北区指挥官、林口长庚医院儿童感染科教授级主治医师黄玉成指出,新冠肺炎病患确诊后,目前仍没有特定药物可以有效治疗。

一般建议多采用支持性疗法,针对病患的状况给予紧急支持辅助治疗,例如:氧气治疗、呼吸器及叶克膜(ECMO)的使用等,目前大都仰赖病患自身的免疫力,来达到缓解或痊愈目的。

目前有多个新冠肺炎药物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使用的药物包括:洛匹那韦(Lopinavir)与利托那韦(Ritonavir)合并干扰素(IFN-α/β)、阿比多尔(Arbidol)、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瑞德西韦(Remdesivir)、奎宁(Hydroxychloroqui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COVID-19病患恢复期血清、IL-6 抗体(IL 6 inhibitors)。

由世界卫生组织及英国牛津大学主导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及奎宁,都无法降低COVID-19病患的死亡率,而地塞米松可降低需要呼吸器治疗或插管的重症病患死亡率。

黄玉成表示,根据最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若是新冠肺炎病患经主治医师评估药物治疗的效益与风险,并充分告知后,可考虑对严重肺炎以上程度,包括:血氧浓度低于94%、需使用氧气治疗、呼吸器及叶克膜,给予瑞德西韦或地塞米松治疗。

1.地塞米松:

根据牛津大学研究显示,6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参与临床试验,2101名患者使用低剂量类固醇地塞米松,另外4321名患者没有使用药物治疗,结果发现,使用地塞米松进行10天疗程的患者,使用呼吸器重症病患的死亡率,从40%降低到28%;使用呼吸器的中重度病患死亡率,从25%降低到20%,但对于不需要使用呼吸器的轻症患者无效。

黄玉成指出,地塞米松为60多年的类固醇老药,用途相当广泛,主要作用是抑制发炎反应,过去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疾病,例如:风湿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等。

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容易演变成致命的免疫风暴,而地塞米松可以透过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以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细胞,也是目前研究证实,唯一可以降低COVID-19病患死亡率的药物。

2.瑞德西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研究发现,在恩慈疗法结果显示,53名COVID-19病患使用瑞德西韦治疗,患者使用呼吸器需求下降68%,插管与非插管病患死亡率可以分别降低18%与5%。

不过,最新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针对逾7000名COVID-19患者,使用瑞德西韦治疗,对于减少使用呼吸器需求及降低死亡率,都无显著差异。

黄玉成表示,瑞德西韦原本开发用于伊波拉病毒治疗,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RNA复制,以减少病毒增生。目前研究显示,瑞德西韦对于需要使用氧气治疗、呼吸器及叶克膜的COVID-19重症患者没有明显疗效,而对不使用呼吸器的轻症患者,则可以降低死亡率。(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