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纾困和经济刺激计划 带来不小的副作用

背景图片图/美联社

继3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一票之多投票通过了的1.9兆美元的纾困和经济刺激计划,3月10日众议院也过关。总统拜登(Joe Biden)预计于12日签署,料将为饱受疫情冲击的经济和人民增添不少帮助。但新一轮美元洪水即将到来之际,全球金融也可能陷入不安。这一轮拜登的1.9兆美元纾困和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规模可谓史无前例。尽管在最后时刻删除了将最低工资提高到15美元的内容,但是大多数美国人依然将获得1,400美元的救济支票,此外还包括为地方政府提供3,500亿美元救济资金,为受困疫情的小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援助等。

然而,美国真的能够仅仅依靠这1.9兆美元的纾困资金,就此走出疫情危机?显然不能,因为美国的问题服务业困顿、制造业不彰、人民高薪挥霍、长期失业退出劳动市场,…,都不是短期能解。而国际市场在预期美国经济短暂复苏之后,其实更担心的是美元滥发所带来的资产价格暴升、国际金融失序及一般物价膨胀。唯一希望,在这些问题到来之前,拜登政府能拿出系统性的经济重振计划、基建投资方案,让实体经济有所成长。以此当后盾,上述的问体才能缓解。

的确,10日市场的立即反应就是能源、金融等景气循环股抬头,道琼工业指数全天几乎一路向上,终场劲扬464.28点,可是之前涨过头科技股已经没什么表现。这与3月8日美国十年期公债利率上涨,担心美元指数回调和资金回流的股市表现类似。当日亚股及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41%。前期估值甚高的诸如特斯拉、比亚迪等各类科技股票,以及白酒概念股票下跌更为明显。而作为相对于更注重消费、传统制造业的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德国DAX3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却分别上涨了0.97%、3.31%和2.08%。

未来短期股市在美国财政扩张、联准会持续购债、美元放水的作用下必然会受到再次刺激。尽管有存在「无风险公债殖利率上扬」的顾虑,但是在付出一些避险成本之后,在海量的资金推动下,新一轮的炒作又将开始,并且愈演愈烈。只要估值增长超过通胀预期,整个股市游戏就可以继续下去。直至此轮刺激资金的再度枯竭,资本通胀再次向实体通胀扩散。

其实市场已经对2013年美国联准会准备升息缩表,导致「减债恐慌(taper tantrum)」心有余悸。当时因为联准会宣称准备缩减购债的量化宽松规模后,造成资金从新兴市场恐慌性撤出,当时新兴市场债券殖利率急涨的幅度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纪录,造成了市场极度混乱、恐慌性资金的逃难潮。最近市场对通膨上升的预期,从美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升破 1.6%的新高即可见一斑。国际金融协会(IIF)也指出目前全球总负债达281兆美元,较2013年的210兆美元高出70兆美元,因此有人担心现在的情况可能较2013年时更严峻。只要利率上升而令偿债压力增加,所产生的冲击将相当可怕。

然而,联准会主席鲍尔2月17日,在联准会理监事会议上表示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并且将支持更大的财政刺激计划规模、维持较低利率水平,继续购入债务,直至通胀上涨和就业上涨「双重目标」的实现。3月4日也表示,美联储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但目前不会采取措施应对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财长叶伦则一再强调只有推出拜登纾困案才能救美国经济,而且政府有许多政策工具对付通膨。

准此,可以看见美国政府是自救为主,自扫门前雪,不管国际市场的未来。一般投资人小心的是目前可以有赚钱的机会,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小心当到最后那只白老鼠。而且由于市场上的资金泛滥,也有人为的炒作,制造风吹草动,容易看不准,操作难度也因此大大提高。上策是小心为上或交给专业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