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总裁陈南光:数位通货研究进入第二阶段 预计Q3启动

▲央行数位通货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陈心怡台北报导

中央银行副总裁陈南光于今(8)日指出,我国持续研究央行数位通货(CBDC),除央行于去年6月成立CBDC研究计划专案小组分阶段进行CBDC相关研究与试验计划,目前已于今年3月完成第一阶段「批发型CBDC可行性技术之研究」,下一阶段「零售型CBDC概念验证」正在筹划当中,预计于今年第3季开始启动

陈南光今日出席出席台北市美国商会疫情过后—数位经济的转型与布局」午餐座谈会,以「Digital Currencies and Payments」为题发表演说,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数位通货的演进、台湾的支付系统与支付方式全球金融危机后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支付行为、央行在数位时代角色等。

陈南光指出,货币从实体型态电子型式演进,在当代命令货币体系(fiat money system)下,央行通货能否被广泛接受,取决于大众对央行(政府)的信任;在私部门与公部门数位通货方面,亦为如此。

伴随货币持续演进,支付方式不断发展,惟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跨境支付通常耗时且昂贵、某些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大幅落后、家计单位与企业行动优先(mobile-first)、全数位化(fully digital)及接近即时支付的期待日增。在此情况下,比特币(bitcoin)与其他密码通货(cryptocurrency)、全球稳定币(如Libra)倡议、大型科技公司与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以及央行数位通货(CBDC)等解决方案已被提出,其中一些或将成为实现大众期待的可能方案。

就台湾而言,支付及清算系统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台湾的大额支付主要是由金融机构透过央行同资系统的帐户,完成支付清算;至于零售支付,主要是经由财金资讯公司的跨行支付结算系统处理,透过央行专户清算。目前台湾绝大部分的货币已电子化,截至本年5月,台湾的流通中通货(新台币2.2兆元)仅占M1B(新台币19.8兆元)的11%、占M2(新台币47.1兆元)的4.7%。

近年来,台湾的零售电子支付交易金额日益成长、行动支付的使用日益普及;此外,近年央行促进电子支付的努力包括:财金资讯公司制定「QR Code共通支付标准」,并积极建置「电子支付跨机构共用平台」,结合既有的跨行支付结算系统,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促进行动支付的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数位支付的进步与可能的限制。全球金融危机后,若以流通中通货对GDP比率来衡量现金使用率,仅有瑞典与中国大陆的现金使用率逐渐下滑,多数国家(包括工业化国家)的现金使用率仍呈显著上升趋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子商务崛起,但跨境交易减少;此外,疫情虽加速了数位支付的使用,不过一些国家的通货成长率显著上升,显示在具高度不确定性的时期,现金仍是极受信任的支付方式。

在支付服务瞬息万变之际,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最新的年度经济报告中,提出央行在数位时代下需扮演的三个角色,包括:(1)提供甚或担任公共金融基础设施的营运者;(2)促进竞争的催化者;(3)制定政策管制监督者。BIS认为,CBDC在适当地设计下,能作为新的支付选项,强化央行作为营运者的角色。

近两年来,有越来越多央行对于CBDC的研究与开发,采较为正面积极的态度;这些央行的动机,或系面临现金使用显著减少的问题(如瑞典、中国大陆),或是缺乏安全且稳定的金融基础设施(如若干新兴市场经济体),或是欲解决跨境支付无效率且所费不赀者,拟提供稳健、具效率且低成本的支付选项,来促进普惠金融。

央行一旦决定发行CBDC,依照其消费者需求,必须在技术性设计有所取舍,包括:(1)发行的类型(零售型或批发型,或两种皆有);(2)去中心化的程度(完全去中心化或完全中心化机制,或介于两者之间);(3)民众与企业直接在央行开设帐户,或是采双层架构(two-tier structure),即商业银行在央行开户,个人与企业在透过商业银行如开立数位钱包等;(4)匿名程度高低与交易隐私的管理。

陈南光强调,尽管近年来货币与支付系统已经发生剧烈的转变,惟对货币的信任度始终是安全、高效率的支付系统之基石;央行在建立货币信任上具有相对于民间机构的优势,将持续在数位时代扮演关键角色。此外,央行除了提供金融基础设施,在扮演制定政策及监理者的同时,更应积极支持私部门的创新并促进竞争。央行将积极研究全球稳定币及人民币CBDC对台湾可能的冲击,并研拟妥适的因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