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宅在家更要健康 AI助攻 居家健身大跃进

配图图/本报资料照片

工研院新一代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工研院新一代「热影像体温异常侦测技术」可即时储存发烧人员彩色影像纪录,以便后续疫调需求。图/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AI立体式智慧仓储系统工研院「AI立体式智慧仓储系统」货架最高可达14层,储量规模与密度高居全台物流业之冠。图/工研院提供

新冠肺炎变种病毒来袭,全国面临三级警戒,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与日常生活,进而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但也因疫情蔓延,促使健康意识抬头。据调研机构Global Wellness Economy估测,目前全球健康瘦身市场规模约4.2兆美元,2023年将突破5兆美元;数位健身市场规模成长速度更达到33%之多。

为避免病毒传染风险,居家健身需求崛起,不但成为热搜关键字,零接触的健身模式也掀起过渡期间运动的一阵旋风,利用高科技、大数据等技术,搭配AI人工智慧,结合IoT(物联网)所形成的AIoT(智慧物联网)打造非接触式环境健身,更是蔚为潮流。

其中近年来AIoT衍伸的运动健身,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

健身器材结合影像感测模组

第一种模式,即以健身器材结合影像感测模组的方式,透过感测器联网,让使用者在进行家庭健身时,以建构一个虚拟运动健身社群,召集运动健身同好一起运动。例如,美国MIRROR「智慧健身镜」,当智慧健身镜启动时,镜面互动荧幕可看到自己、教练及其他成员,通过联网直播和点播健身课程。透过摄像镜头感测和专有演算法,根据使用者所设定的目标、偏好和生理数据进行锻炼中的调整,即时反映使用者的运动状态。

第二种:

穿戴感测器整合AI演算法

这种模式是为了提升运动健身的个人化精准度,例如,2019年日本Nintendo推出任天堂Switch健身游戏「健身环大冒险」,透过Ring-Con健身环的动作感测器和陀螺仪感测器,可感知使用者推压和拉开的力道,而将Joy-Con手把控制器以腿带固定于大腿,则可感测踏步和屈膝下肢动作,判断姿势是否正确。 这个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解决使用者痛点在于通常居家健身「难以了解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透过穿戴感测器的整合,使用者可以即时且精确知道各种运动姿势的数据,进而达到运动健身的效益。

第三种:

ToF 3D 感测进行AI建模

相较于前面两个模式,加上疫情下对于非接触式的感测模式也越来越风行,在技术层面上,以AI人工智慧侦测动作时,不一定要从接触式的穿戴装置来感测人体动作变化,而是透过ToF( Time of Flight,飞时测距感测)影像辨识技术与相关AI 动态追踪系统,追踪人体动作与识别姿态。以目前坊间有推出的相关健身魔镜产品为例,就是让使用者透过打开手机应用程式启动镜面荧幕,跟着专属教练动作精准学习,以ToF影像感测技术捕捉使用者运动情形,进行AI人工智慧动作侦测,便能显示动作完成度与校正指引。

承上分析,各种人工智慧结合物联网的运动健身穿戴或设备已进入消费大众市场,而业者目前也正在探索的是能够营利商业模式,也出现各种异业合作,除了上述软硬体厂商之外,就连保险业者也跟着也加入战场的趋势。

根据Infoholic Research LLP 指出,保险科技市场将从2018 年的5.33 亿美元成长为2023 年的11.2 亿美元,五年内复合年均成长率(CAGR)为16%。加上新冠疫情成为新常态,预估也会带动各种健康健身相关市场成长。另外,Gartner 也预估2022 年消费者在穿戴式装置上支出总额,从2020年690亿美元成长至938.6亿美元。

放眼国内,此一数位运动风潮也切入国内的保险市场。台湾保险业者就透过保单机制设计,促使保户能更注重自身管理。而近年兴起的「外溢保单」就是为了鼓励保户自我健康管理的保单类型,即保户可透过自主健康管理获取额外回馈。近两年具外溢效果保险商品推出的种类与销售表现逐年大幅成长,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外溢保单」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 「健检型」保单:以体况数值折减保费或增加保额的方式,通常以定期健康检查报告做为体况数值为判定依据,根据金管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20 年保费收入5.9 亿元,相较于2019年成长3.67 倍。第二种则是「健走型」保单:则以运动习惯折减保费或增加保额的方式,如目前最常见的是以使用者每日行走步数作为保费保额调整的判断依据。从保费来看,2020 年保费收入16.89 亿元,也相较于2019 年成长2.58 倍。

受到新冠疫情爆发所带来的影响,全球的健康意识大为提升再加上疫情影响下,为避免群聚与接触,也让虚拟社群、互动教学、购物交易也促成各种数位运动健康科技商机兴起。透过AI人工智慧,发展AIoT 运动健身科技,不但可以促进全民健康、未来更是减少整体社会医疗支出、带动异业合作创新极佳应用潜力商机。 (本文作者为工研院AI应用策略办公室执行秘书&产科所经理陈右怡、工研院产科所分析师王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