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的「奈米火山」爆发现象 林士刚协助大阪大学团队解谜

▲成功大学材料教授林士刚,参与菅沼克昭教授团队高功率半导体电子元件关键技术「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研究,解开「银在微小奈米尺度下发生类似火山爆发」现象。(图/成大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成功大学材料系副教授林士刚,获邀赴日本大阪大学客座,参与菅沼克昭教授团队高功率半导体电子元件关键技术「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研究,对发现该团队技术基础之实验数据理论间有疑点厘清,经重新计算与推论一举解开谜团,原来是「银在微小奈米尺度下发生类似火山爆发」现象所致。过去认为的「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机制,与电子元件中常见不受控制的自生极细微金属凸块相同,金属凸块易造成电子系统短路等问题,曾导致卫星掉落,林士刚副教授协助该团队做到世界上首次得以控制金属凸块生成,他们的研究可大幅提高半导体电子元件的性能,包括微小化、简化制程降低成本高温下维持效率,对未来高功率半导体电子构装的发展将带来革命性影响。林士刚副教授与菅沼克昭教授的国际合作成果-「Nano-volcanic eruption of silver(银的奈米火山爆发现象)」论文,10月登上Nature子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成大与日本大阪大学已共同申请日本、台湾等多国专利:日本已取得专利,台湾申请中,近期也将申请美国、中国大陆的专利。林士刚副教授透露,菅沼克昭教授团队「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技术」的相关制程,已应用在日本TOYOTA电动车电力控制系统元件,整体效率提高外,电力控制箱尺寸也减一半。成大与大阪大学在「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技术」的交流成果,将可技转给国内厂商。微小化与效能是电子元件发展的两大趋势,立体叠堆晶片能有效缩小元件体积,而采用高功率半导体则能提高元件效能,两大领域都仰赖金属直接接合(例如银/银)技术,因此近年产、学界纷纷投入研究。菅沼克昭教授团队在「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有一定的技术,不过,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林士刚副教授去年暑假参与团队研究,发挥他「材料热力学专长,看一眼就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之间有一些疑点待厘清,实验数据不该与理论的数据存在数倍以上的差异,他以材料热力学重新计算,提出新观点─「银在微小奈米(nano)尺度下发生类似火山爆发」现象,爆发的火山灰烬(银原子)发挥胶水般的功能,将两片银黏住。而非原本认为的硬力挤压,导致银原子往表面扩散、累积,造成银与银直接接合。团队依新推论重做实验,数据与理论完全符合。林士刚副教授指出,银在微小奈米(nano)尺度下发生类似火山爆发现象,为「银」与「氧」的化学反应,这现象也颠覆学界、工业界等长期以来认为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其界面要极度干净、高真空状态才容易产生键结的观点。为确定银的火山爆发现象其接合强度的实验过程中,林士刚副教授又观察到,接合强度不够,上端的银脱落后,下端的银表面竟然出现色差,呈现原本覆盖其上的形状,显示表面微结构产生变化。遮盖与否,似乎对金属表面的微结构扮演不同的角色。团队设计镂空的NCKU(成大)与ISIR(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科学研究字体遮罩,分别从常温、真空环境下去了解金属微结构变化以及可否控制微结构生成,结果都如预期般,做出想要的字体图案,做到世界上首次可以控制金属凸块生成。林士刚教授表示,银/银低温低压直接接合技术,是高功率电子元件重要关键技术,高功率电子元件又是航太科技能源转换以及电力驱动等诸多应用的关键元件,是绿能与电动车发展的重要技术。林士刚副教授与菅沼克昭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极具商业价值,发展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