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启铭/政府不应再依赖台商回流

▲笔者认为面对台湾经济成长迟滞、困于美中贸易战双边夹杀,蔡政府迟迟不提出有力方案,若非黔驴技穷,就是忙于政治斗争、无暇以经济为重。(图/记者张凯喨摄)

尹启铭/前经济部长、中华大学讲座教授

日前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公布《201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台湾国际贸易表现大幅衰退12名,IMD并对台湾提出警示:美中贸易战会冲击台湾出口,建议台湾强化全球化、数位化和智慧化发展。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蔡政府似乎无视于这些善意的警告以及主计处调降今年经济成长率预测、外销订单和出口已连续6个月衰退的现实,一味沉醉在被夸大的台商回台投资金额里头。

去年蔡政府投下大把银子鼓吹新南向政策,但是去年台湾对新南向18国的出口成长率从前年的13.4%骤降至1.5%,进口则维持高成长11.8%,促使贸易顺差从239亿美元狂减至198亿美元,衰退17%。除了贸易表现惨不忍睹外,去年蔡政府为推动新南向提出的国家队「工业国际公司」已传出胎死腹中、国银对东协的逾放比与授信风险持续攀升、推进该18国与我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毫无进展等,在在宣示蔡政府的施政完全失败。

新南向政策失能后,蔡政府又开始转移目标,最近常拿出来吹擂的是推动台商回台投资的成果。

「欢迎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是蔡政府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重要政策,但观其措施内容包括满足用地需求、充裕产业人力、协助快速融资、稳定供应水电税务专属服务等五大方向均是政府平常施政该做的事,了无新意。政策不给好牛肉,上头却只会伸手拿业绩来吹嘘,底下的人只好靠灌水充胖子,于是企业本来就规画好的扩产案、总公司搬迁案等通通算是方案下促成的台商回台投资。上市柜公司赴大陆投资者达77%,这些企业一般都维持着两岸同时投资布局,每年都有在台的新投资案,现在为了冲高数字凑业绩,把这些案子都算成了方案的成就。

有了掺水的数据,方案开始不到4个月就由蔡政府的传声筒《自由时报》慌不迭的独家透露台商回台投资突破1200亿元,隔日再由蔡总统接棒公布该项政绩。可笑的是:2012年马政府推动台商回台时,《自由时报》还以〈学者轰回流享优惠/打垮根留台湾企业〉、〈劳团批台商墙头草/优惠期满恐再出走〉等报导反对台商回台投资方案。而今一反过去立场,抱着水肿的数字帮忙执政者涂脂抹粉,这不就是假新闻制造连线现形记

推动台商回台投资只能算是一项短期应急措施,重振经济根本之计在于从制度面改善体质结构、致力自由化与国际化、提升台湾整体竞争力,但是《自由时报》社论却一方面宣称经济低迷乃是制造业外移导致产业的空洞化,另方面又称「若欲重振经济只有一个法门,就是产业去中国化,回流本土,在台湾创造就业机会。」稍懂经济的人都知道产业外移是因本地投资环境恶化、产业竞争力下降,政府该做的是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新兴主力产业替代外移的产业;不思此途,该报和执政者竟然要完全倚赖出走的企业回头来救经济,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现今是以科技创新和全球化驱动成长的时代。大陆经济之所以崛起是因掌握了全球化浪潮契机,之所以面临美中贸易战的困境则是因未能在全球价值链掌握关键不可被取代的环节,因此大陆正全力推进大数据、5G、人工智能(AI)的发展。台湾要重振经济除了必须进行制度变革、改善投资环境,还亟需在科技方面彻底整顿,改正当前政策乱无章法、科技预算分配不当、科研成果不彰、法人研究机构外行领导内行弊病;过往科专计划带动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勃兴,当前更应促使财团法人再度扮演引领新兴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角色。

面对台湾经济成长迟滞、全球经济陷于恐慌不确定、台湾困于美中贸易战双边夹杀,蔡政府迟迟不提出有力方案,若非黔驴技穷,就是忙于政治斗争、无暇以经济为重,人民和企业只能自求多福了。

热门点阅》►北京发表经贸白皮书 究竟是谁出尔反尔►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中国时报》,请勿直接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