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改变矫治学校学生 明阳中学吴建德成教育家部落格典范

▲喜欢和学生艺术中分享生命经验的吴建德。(图/教育部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明阳中学老师吴建德,明明学的是化学,教的是化学,拿的是化学及国中理化教师证,但22年前来到少年矫治学校明阳中学后,因为发现艺术可以帮助学生转化生命,为了教导学生如何欣赏艺术,他一面教化学,一面跑去攻读艺术研究所,还一口气读到了博士。近日他登上教育家部落典范人物

黑道学艺术?别说学艺术了,就连上课念书,都已经是天方夜谭。吴建德回想,既然「外面那套」在这里完全不适用,挫折久了,他总想着突破。吴建德说,其实班上也有学生对艺文感兴趣,有的爱弹吉他,有的喜欢画画,而他意外发现,当他们手执吉他或画笔时,「整个人,从眼神姿态,就完全改变了。」

经过思考后,吴建德成立「艺术欣赏社」,引导学生从艺术文学欣赏与导览着手,他认为,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只要学会欣赏就会想学创作,想学,就请老师来教,艺术化后的流氓,对于外在世界,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他们看到的世界与你我不同,普世价值道德真理对他们来说反而不真实。」因此,吴建德得到一个结论,「人无道德及真理不可生存,但仅靠道德及真理,则生存者不复为人。」用以说明教育必须经过变通,强调教育关系的重要,「因为你的道德并非他的道德,你必须进入他的世界,才有可能突破他已存的限制。」

▲吴建德在校园中讲解画作 。(图/教育部提供)

而艺术就是突破点。吴建德不以「我来改变你」的拯救者姿态出现,言必道德与真理;在学生面前,他只是分享一幅画作,用一幅画,借着创作者人生,提出一种价值,阐述一份道理;学生在学习导览的过程中,说给别人听,也说给自己听,讲久了、听久了,道理就变成自己的了。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究竟是哪个点触动了他们?」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吴建德屡获惊喜,以为他们一定看不懂较具深意的画作,但对学生来说,却只是「一片蛋糕」,例如今年参加「广达游艺奖」导览达人竞赛时,学生抽到细腻难懂的维梅尔《戴珍珠耳环少女》,「原本以为完了,没想到他们竟然看得懂,还说得头头是道!」他大笑。

吴建德认为,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刺激过少,致使学生们对艺术的感受性较差,其实他们内在有极大的能量、丰沛的情感,爱与恨都强烈,只是需要一位引导者,透过各种方式、譬喻或隐喻,不断梳理情感,引导他们去感受内心的想法与感觉,并以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艺术教育的精神是传递感动,而不是知识及技能的教导而已。」而吴建德就是那位引导者。事实上,明阳中学在历届导览达人竞赛中总是屡获佳绩,曾经史无前例,带領50位徒刑少年到奇美博物校外教学;也是史上第一次,校长、主任、组长以及假释出校的学生,共同得奖且同游德国,但这些成绩对吴建德来说,都是意外的收获,重要的仍是借着艺术,改变学生对外在世界的既存看法。

去年获得师铎奖肯定,即将退休的他,最大的快乐,不是自己功成名就,而是看见学生离开这里后,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自由地过着正常生活,对他来说,这才是成功,因为那条紧紧捆绑生命的黑色绳索已被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