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不良性贫血有「3征兆」 有人易疲倦、有人轻挖鼻孔就流血

台北荣总儿童血液肿瘤科颜秀医师与莉娜(右)和捐赠骨髓的莉娜妹妹合影。(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23岁印尼移工莉娜,因月经长达20多天,加上晕眩贫血,经诊断为再生不良性贫血,后经5岁妹妹跨海捐骨髓捡回一命。医师表示,再生不良性贫血为罕见后天疾病,因为骨髓里造血细胞不正常死亡,导致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不足,出现感染、贫血、出血等征兆,若持续一段时间未改善,就要特别留意。

收治患者的台北荣总儿童血液肿瘤科颜秀如医师表示,诱发再生不良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的原因众多,药物毒物、感染、基因遗传等都是可能致病原因,但多数病人的疾病仍就原因不明,台湾发生率约十万分之一。

颜秀如提到,再生不良性贫血患者因为血液中白血球、红血球与血小板低下,容易出现一些特定症状。依据临床观察,白血球缺乏者容易发烧、感染,严重恐引发败血症丧命;红血球缺乏者则容易出现贫血造成的倦怠、脸色苍白、体力变差;血小板主导凝血功能,缺乏者也容易出现导致的瘀青、出血点紫斑或其他凝血问题,除了月经血流不止外,有人甚至轻挖鼻孔就流血。

若患者因上述问题前来就诊,医师会先从抽血检验是否有血球低下,再回溯背后原因,如果还是找不出,就要去抽骨髓检验是否罹癌。莉娜的月经血流不止,并不能算是特异性症状,从诊断到确诊,还是需要经过多方面评估,至少需1~2周才有结果

最后,颜秀如提到,目前对再生不良性贫血治疗方式共分4类,轻症病人最常见的服药与输血虽然没有风险,却非长久之计,因为一旦书写时间久,就容易有铁质沉积问题,加上患者白血球低容易感染,严重感染致死机率高。

严重患者除了免疫疗法外,仍有骨髓移植一途,前者半年内控制机会约5至7成,之后仍有2至4成的复发机率,未来也有恶性血液疾病风险;骨髓移植则可分异体亲属移植与兄弟姊妹捐赠,共同点为移植成功即痊愈,但须服用抗排斥药一年,唯一差别是接受兄弟姊妹移植者,5年存活率可达9成,移植物宿主反应(GVHD)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