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虫连塑胶也能吃! 「拯救生态关键」死活都能分解垃圾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近年来,因动物误食塑胶及塑胶废弃物布满生态环境的消息一再出现,又唤起人们对「塑胶问题该如何处理」的关注。西班牙学家早先研究发现,螟蛾幼虫蜡虫」是分解塑化物的关键,因其能将塑料转化为「乙二醇」,能够以12小时时间吃掉92毫克的塑料制品,比真菌细菌进行生物分解的速率要快得多。

这项研究是西班牙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学院的学家贝尔托基尼(Federica Bertocchini)在偶然之中发现的。平日养蜂的她在清理蜂巢时,为了移除会偷吃蜂蜡的螟蛾,用塑胶袋将牠们装在一起,不久后她惊讶地发现,塑胶袋上竟被吃穿一个个小洞;这项发现随后也被发表于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蜡螟的幼虫原本只被当作鱼饵使用,在未来可能是解决塑胶垃圾的关键。(图/翻摄自LLLReptile)

贝尔托基尼主要研究动物胚胎早期发育,但科学家的好奇心,使得并非昆虫研究专业的她仍想要进一步了解这项发现。她联合英国剑桥大学的生化学家邦贝利的科学研究小组,共同展开对蜡虫的研究,以确定牠们究竟能以多快的速度,消耗多少有害塑料。

第一项引人入胜的实验,即是把数百只蜡虫放在一个塑胶袋上,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袋子上就开始出现小洞。12个小时后,蜡虫更吃掉了92毫克的塑料制品,比用真菌和细菌进行生物分解的速率要快得多。科学家们更在第二项实验中得知,蜡虫能将塑料制品完全消化,对其进行化学分解。

▲塑胶问题全球难解,图为马来西亚决定把塑胶垃圾送回来源国,拒绝再当「世界垃圾场」。(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第三项实验的结果更令人讶异,科学家将捣碎的蜡虫放在塑胶袋上,也能得出类似结果,这说明蜡虫体内的某种酶或其他东西是可以分解塑料的特定物质。贝尔托基尼认为,消化塑料的原因,可能是蜡虫的唾腺或牠们内脏中的共生细菌所产生的物质,不过目前还尚未确定这种物质究竟为何物

维基百科资料指出,螟蛾,又名蜡蚓或蜡虫(主要是小蜡螟及大蜡螟)的幼虫;螟蛾呈中白色脚端黑色细小头部也是黑色的。在野外的螟蛾会寄生在蜜蜂的蜂巢,主要吃茧、花粉及蜜蜂脱下的皮,也会咬破蜂蜡,所以养蜂业认为它们是害虫。饲养的螟蛾可以长时间不进食,或是被冷藏,一般会在谷类蜜糖下饲养。蜡螟的幼虫原本只被当作鱼饵使用,在未来可能是解决塑胶垃圾的关键。

黄粉虫或可用于治理「白色(塑胶)污染」。(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在台湾也曾出现类似的实验, 台中女中二年级的曾依晴实验证明面包虫可以靠吃保丽龙存活跟成长,更发现虫子肠胃道里的一种共生菌具有分解保丽龙的能力。她想找出这种呈现红色的「红菌」是哪一种细菌,若是新菌种就能申请专利,并研究此菌种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可以达到最佳的分解效果。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杨军等人,在环境期刊《化学圈》发表,关于黄粉重啮食分解聚苯乙烯研究的后续文章。当中提到,美国的黄粉虫也能分解聚苯乙烯(常见的白色塑胶),补充营养可以增加生物分解率,可分解7种聚苯乙烯废弃物,其中以低密度泡沫塑胶分解最快。第二代幼虫喂食麦麸和聚苯乙烯可进一步提高聚苯乙烯分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