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从拜拜看一年经济景气
▲新春期间,到庙里点光明灯、安太岁,祈求来年平安的民众较平日增加。(图/记者张一中摄)
文/钟文荣
今天是大年初一,许多人习惯到庙里拜拜祈求庇佑,顺便讨个吉祥喜气。而每年犯太岁的生肖,依习俗也会到庙里「安太岁」或点光明灯,以求来年平安。
犯太岁,似乎就同心智理论一样。过去古人的不安,一路演化到现在,安个太岁,就能保祐生活平安无事。若基于经济上的「理性自利」原则,花点小钱当作是缴交「保险费」或「保护费」(约新台币600元),当然也是无妨。 然而,冲、犯太岁这件事实在太过频繁,「正冲」和「偏冲」算起来是每12年会「犯」一次太岁,每隔3年就会「冲」到一次太岁,这频率算算真的很高。如果冲、犯太岁就是种倒楣的事,那一辈子遭逢倒楣的机率,也未免太高了一点。
传统信仰和智慧应该有相通之处,犯太岁这件事,也许是老祖宗们要我们行事低调、居安思危,随时留意生活周边的危险与危机。可想想,犯太岁12年才警示一次,周期过长,所以弄个偏冲太岁的说法每3年再做提醒,好借由如此警示频率加上不可知的神明力量,对信徒耳提面命一下。
求平安是一种经济现象
既然安太岁和点灯祈福都是一种求平安的行为,每个人也都想求平安,但求平安是种心里需求,需求是内隐的;而透过价格来表达内心求平安的需求,需求愈高,价格当然愈贵,诚意也相对愈高。因此,寺庙中的求平安「价格表」,就是按照信徒需求的高低,所订出的参考价格,需求高一点,价格贵一点,需求低一点,价格就便宜一些。
▲祈福是种心理需求,需求愈高,就会反映在点灯、安太岁的价格上。(图/记者徐文彬摄)
那么,价格又是怎么计算呢?
不同的祈福程度,也存在不同的市场价格。比如,安太岁是按人头计算,就会贵了些,价格约新台币500到1,000元之间;而平安灯是按户计算,便宜许多,有时还可信众随喜。那功名灯呢?因为这是专为读书人所设计的,也因此价钱不会太低,若是在文昌庙或文武庙里,还可能因为有专司神明特别加持,所以和安太岁的价钱不相上下。如此看起来,祈福的代价也有其市场行情。
寺庙推出更多的点灯和拜斗服务,价格当然就有所差异,基本上还是需求愈高,代价愈高。可神明的服务,怎么具有市场性向右转,且向钱看齐呢?我记得有间大庙,点灯的价格与神明的距离有关,距离愈远愈便宜,但在神明两侧,一盏灯要价5、60万元,而且得掷筊竞价,简直是一场拍卖会。那没钱的信徒,只能晒月光了吗?
点灯拜斗与景气相关
台中教育大学台湾语文学系副教授林茂贤指出,当经济愈萧条,人们愈会寻求宗教慰藉,尤其他发现,只要每逢经济困顿时,庙里安太岁、改运制煞等宗教仪式就愈兴盛,但庙里的香油钱却会减少。
香油钱是种自由捐献,然点灯祈福是希望神明能够保佑,这是一种私利,花费多一点,对较低收入的信徒应该不受影响,有时反而会更增加信仰的花费,这道理和买乐透彩券一样,影响的都是对「边际」比较敏感的人。
举例来说,2013年的农历年后,竹山镇灵德城隍庙举行「祈安礼斗法会」,由于2012年年物价齐涨,但拜斗人数却高达500多人,比2012年多出100余斗,主委认为,因为大环境不景气,民众普遍没有安全感,乃至于祈求平安的意愿增加。
当大环境不好,到庙里祈福信徒就会愈多,也就是说祈福的需求愈高,白话一点说,就是当景气不好时,信徒求平安的需求当然会愈高,他愿意支出的费用也比较高,求平安大庙、小庙拜,点灯祈福的数量也会较多。
▲有些寺庙会依光明灯的位置收取不同的费用,愈靠近神明的价格愈高。
因此,我们很容易从寺庙的点灯祈福收益中,看到该年的经济走向,如果收益愈高,是不是代表未来大家都不看好景气呢?全台湾的寺庙恐怕有为数不少的光明灯和太岁灯,若以一盏灯500元计价的话,每年农历年前后,寺庙的金流活动应该是一个很惊人的「数量」。这是不是应该当作政府「庶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来预测经济走势呢?
好文推荐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云论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