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抢香灰搞文创,开展「灵力经济」

▲与之前的宗教文创商品所不同的是,香灰具备的是《易经》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意义。(图/取自pixabay)

钟文荣/科普经济作家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宫庙里的香灰能做什么?丢了可惜,看清信仰本质之后,根本上就是一种灵力资源,可以按斤秤两算价钱

文创商品要有「形而上」的意义 2014年我写了《拜拜经济学》后,这两年,我转到一家科技大学的文创系教课,我发现宗教文创这个产业对很多人而言是相对陌生的。我也鼓励学生关注一下这个产业,或许,毕业后从事的文创工作,宗教文创也许更容易立足,更容易获利。

在过去,废弃物再生的产值,大抵上低于原物料,但经过文创再生后,赋予某种「形而上」的意义后,价值基本上高于一般商品。或者,更贴切的说,消费者愿付的代价,基本上就是那条心目中不可测的需求线,如此一来,这种商品的市场,消费者根本毫无「消费者剩余」可言,经济学称之为「一级价格歧视」(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

何以这样说呢?譬如说,台铁的废弃铁轨,当成废铁卖,就是一公斤不到新台币10元,但是切成文创商品包装后,赋予意义的「铁不出轨」,这一小块爱情文镇就是990元,这就是文创的产值。

宗教信仰灵力经济无所不在,只要能够将之「具像化」与「聚合化」,就能够发展出有别于其它文创商品所没有的特色。(图/记者李毓康摄)

宗教文创要有「形而上」灵力经济

我注意到宗教文创这个产业,除了大家熟悉的Q版神明公仔外,另有形形色色的各种宗教文创商品。文创商品所赋予的宗教信仰意义,大部分迎合年轻族群,少部分结合了灵力经济,而更少的是「废物利用」。

宗教文创商品除了迎合流行趋势外,在商业行销上发展到最极致,就是利用灵力经济所带来的文化经济产值。手上拿个神明公仔,也许并没有赋予灵力的价值,这叫做流行经济;金融支付往宗教信仰靠拢,图的也是宗教捐献这个很难统计的市场大饼,赚取支付手续费罢了。这些,都只是沾到灵力经济的边,还搆不到灵力经济的本质。

灵力经济要「具像化」与「聚合化」

几年前,我在学校上课时分享学生我的看法,宗教信仰灵力经济无所不在,只要能够将之「具像化」与「聚合化」,就能够发展出有别于其它文创商品所没有的特色。如果台铁的废弃铁轨可以变成「铁不出轨」,宫庙里的废弃物,就有可能出现「形而上」的价格。

我举《易经‧系辞上传》一段话为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台铁的废弃铁轨文创商品「铁不出轨」,所赋予的爱情意涵就是「形而上」,而铁轨商品就是「形而下」。因此,能够把宫庙里最棘手的「香灰」变成商品,同样亦符合这样的推论。

▲宫庙里的香灰能做什么?丢了可惜,看清信仰的本质之后,根本上就是一种灵力资源,可以按斤秤两算价钱!(图/记者李毓康摄)

宫庙的执事人员必须定期清理香炉的香灰,称之为「清香炉」或「匀香炉」,完成这个程序后,香灰就定期变成废弃物。但换个角度想,香灰毕竟是宫庙燃香后的产物,必然也具有某种灵力效果,如赋予神力的庇佑,把这层观念想通,自然而然就会有源源不绝的宗教文创商品的创意产生,而与之前的宗教文创商品所不同的是,香灰具备的是《易经》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意义。

接下来,大型宫庙也不必去烦忧,「清香炉」后的香灰该何去何从?混在枕头里就可以高枕无忧—「有睡有保庇」;放在纺织原料里抽纱变成衣服就是—「有穿有保庇」;年底了,家家户户都在大扫除,放在清扫工具里赋予除尘净宅的意义—「有清有保庇」,前几天,我真的发现某个品牌的清扫工具,塑胶桶里的成分,竟然就是某间宫庙的香灰!

学好经济学,搞懂人类的选择行为,就容易了解信徒的信仰行为。我的读者开始戏称,下一个我的职业,「经济神棍」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热门推荐》►上班族,2020年适合跳槽吗?

►2020台湾的经济情势,是喜还是忧?

►看更多【钟文荣】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