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家长忧虑108课纲,只好花新台币买「速成素养」?

家长对新公布的108课纲感到忧虑。(示意图/记者庄乔迪摄)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国中会考放榜后,接到家长忧心的询问讯息,有关108课纲中的「素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补习班的招生广告一直以「素养」为诉求,而且,补习费可不便宜?我拍了一下脑袋,「素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素养」如何教学与养成(速成)?这大概是今年上国一与高一的家长普遍的焦虑与疑问!

我记得当年读研究所时,某位教授说过最让我有真实感的说法,他说,当今的学校教育是拿过去的学问来教,教现在的学生,要他们试图去解决未来的问题!不可否认的,学习一定是基于过去的知识与学问,才能有开创新的知识与学问可能性,奠基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进步。

我当过学生,也当过大学老师,我的体验更为深刻。研究所的硕士生程度,大抵也才要求做到「文献回顾」(就是过去的学问),根本不必「创新」与「发现」(那是博士论文的要求)。几年后的108课纲,我翻了一下相关资料,原来,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識、能力与态度。素养是一种能够成功地回应个人或社会的生活需求,包括使用知識、认知与技能的能力,以及态度、情意价值动机等;核心素养的内涵涉及一个成功的生活与功能健全社会对人的期望。

「素养」不就是当年我在研究所时,某位教授所说的「名言」吗?然而,我的疑虑是放在课纲中,期待与实际之间,会不会走样与失焦?而且速成到商业化!我试着在脸书上PO上一则讯息,「一堂课999元,学会108课纲的经济素养」,竟然还可收到几十则的回复。可见,「素养」真的有商业市场,于是乎,我应该去开班授课讲经济素养,而不是继续教学与笔耕,这机会成本太高!

我回答这位家长的忧虑,别的课程内容我不清楚,但直到现在,我还找不出如何将经济学中「生产可能曲线」与「无异曲线」生活化,而且还能够用得出来(回应社会需求及使用知識、认知与技能的能力)。更坦白一点说,我连「供给线」与「需求线」都很难生活化,意思是,这四条线,根本不会在我的生活中出现,我又如何用这四条线去解决问题?

我简单内化了一下公民科素养的能力,基本上要学生能够发觉与体验社会经验,并且能够说明这些社会现象成因,还能够养成解析区辨这些现象的能力,反思并且能够合理评论(理解思辨)。关注社会生活问题及其影响,尊重不同的意见、主张之间的差异,维护公民价值(态度及价值)。能够发现问题,试图搜集、运用相关资料,界定厘清问题的范围,与他人讨论并形成共识规画解决方案,而且要能够有利于公共性实作与参与)!

我再拍了一下脑袋,这些内容不就都在我写的那几本经济学吗?

对应到公民科的经济学,这些主题是「社会生活的组织及制度」,从基本经济定义个体经济学、总体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行为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大抵上全部都涵盖了。我试着将所有内容看了一遍且整理出头绪,国中要求的能力是辨识现象(这是什么?),高中要求的能力是解析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但是,这些内容几乎是大学经济系四年的核心精华。要在国中与高中一个学期内建立这样的素养基础,我回想二十几年前读经济系时,我认为直到大学毕业也还未具这样的素养能力,但是108课纲的学生必须要具备!

我终于知道为何学生与家长这么恐惧与忧虑108课纲,会考后顶尖私校吸收了更多的学生,补习班吸收了更多的新台币(新的补习项目),然学生与学校到底准备好了吗?

热门推荐》►中国的双一流高教政策出了什么问题?

►「教师法修法」可能会演变成火烧连环船事件

►看更多【钟文荣】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