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入关?综合性战略陷阱的示范

(图/中新社

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网路手机用户国。虽然线上言论受到审查限制,加上消费主义盛行下「公知」逐渐退守学院,善于掌握群众心态与修辞技巧、赚取动辄数百万点阅的「键盘政论」(亦称「键政派」)遂成为新时代的特殊现象。「键政」内容虽不少意在以「爆论变现」(狂诞之论却有吸引力),但一些主题的盛行、官方虽驳斥但又未完全封锁,甚至还有严肃期刊做学术检讨,其创意与问题都值得深思

例如去年底突然横空出世,与中美之争直接有关,又牵扯到两岸关系的「入关学」,就是一例。介绍与批判「入关学」的报导已相当多,大陆与西方学界解构其误解历史专论也不少,但类似「入关」的主张在网上还是受到很多拥护。

简言之,「入关」指的即是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取代明祚,继为正统网名山高县」的键政家去年底陆续在网上阐述、鼓吹当代中国应该取法「入关」,才能从吃力不讨好的旧秩序突围。言下之意,美国朝贡体系的中心,却一如腐败的大明,自居文明上国,纯粹仰仗收取霸权制度租金、压迫本国与剥削边缘国家度日。至于五眼国家,则好比匈奴四周的「左右贤王」,为「王庭张目。相对于此,崛起中国有如后金蛮夷,「挖参摸鱼」惨澹经营还不免遭逢霸主欺凌。与其如朝鲜一般绥服于繁琐经学的旧秩序,却无止境地自取其辱,不如集中力量办工业、快意入关取代之,届时自有新制度、新哲学合理化霸业

批判入关学首先认为它充其量只是一种来自修辞与譬喻的「论」,否定其「学」的自称;第一大忌便是自目「蛮夷」。虽然「反美」论调与中美贸易战以来的气氛合拍,但正讲求「文化自信」与复兴传统的中共怎能接受「蛮夷」?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导,岂是只知讲求「七大恨」的狭隘之辈?其他问题包括「关」在哪里?是麻六甲还是卡脖子的「芯片关」?川普固然自毁自由国际秩序长城,美国制度岂如崇祯朝腐朽不堪?将伊斯兰国、新冠病毒撕裂美国比喻流寇、闯王,不成比例。最大的硬伤是入关之后要「怎么办」?等着黄袍加身却重复称王称霸的故事,只能说得到「权力移转论」的皮毛,却只是另一种粗糙的强权政治论,不仅距离「霸权稳定」的境界很远,甚至大东亚共荣之辈也甘拜下风,果然自证作者未脱蛮夷的稚气

虽然禁不起严肃检验,但官方并未完全封杀入关学,显示言论检查不能妨碍崛起过程瓶颈期的内外压力宣泄。只是键盘上的郁闷宣泄便罢,如果变成鼓吹「形左实右」的冒险主义,不能不请学院把历史经典搬出,实事求是地逐条反击。反击说明了内外双循环、新基建的自立更生,并非重复60至70年代的「三线建设」;第1个百年前夕,邓小平「后30年」的典范地位,也不能简单用「前30年」加以否定。香港或许多少要深圳化,但数位人民币不会外汇券化,深圳也绝不会大寨化。

入关学批判也带来些许正面反思,特别是「华夷可变论」。表面上是扯旗造反、以夷变夏,反对美国「华」的地位,但也提醒人们中心与边陲的关系不是万世不易。如不能使臣以礼,事事讲求交易的艺术,末了众叛亲离,天下皆如路人。这也同时展示入关学的价值:示范了崛起过程,包括修昔底陷阱、威廉德国陷阱、金德伯格陷阱(公共财短缺)等多重症状,要戒慎恐惧地避免。

最后,惨遭入关论波及的是电影《八佰》。《八佰》迟到了1年,也是审查原因。入关论竟然苛责,认为纪念《八佰》太早,应该等「入关」再说。这等于是把「关」从麻六甲搬到台湾海峡。但21世纪的两岸关系可以简化为「明清易代」吗?美国选举或许一时有「暴走谋胜」的现象,只要和平仍有一线可能,更应该沉着淡定以对。华夷之争都可能用更文明的方式进行,两岸岂有急着「入关」、「出关」之理?(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