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首推「仿生菜畦」都市农园  广募绿手指

竹市首推「仿生菜畦都市农园。(图/新竹市政府提供)

振道记者李介蓉/新竹报导

新竹市士林集会屋顶成功改造为都市农园,利用废弃栈板落叶制作菜箱,再结合友善土地的厚土种植法与毛细植床设计,打造一座26平方公尺的「仿生菜畦」都市农园,栽种香草、可食蔬果,展现资源循环绿化双重特点,更变成居民闲话家常的联谊场所。市长林智坚鼓励民众参加「仿生菜畦」工作坊,一起化身为都市农园「绿手指」,打造专属的神奇角落,共同营造资源循环的环保家园

林智坚市长表示,新竹市为落实友善环境,结合社区力量、采用共享原则,并向下一代传递爱护地球和环境的价值观,自105年起陆续完成全台首座「食物森林」,以及振兴、顶埔、虎林等3里「可食地景」。106年建置1处无毒环保示范农场、培训31位种子教师,深耕社区设置台溪、育英、军功柴桥康乐等5里可食地景。今(107)年再添新创意,推出「仿生菜畦」都市农园,在都市小角落展现绿手指功力,透过组装废弃资材、亲手耕作的过程,让孩子了解种子如何成为餐桌上的食物,向下扎根食农教育。

今(17)日「仿生菜畦」推广记者会,副市长沈慧虹表示,源头减量资源循环一直是市府努力目标,士林里集会所屋顶改造为「仿生菜畦」都市农园,成功展现循环经济、减缓都市热岛韧性都市的三个优点。在面对全球暖化之际,创造「最近距离的食物取得」是一个重要的抗暖化策略,新竹市首推资源循环的「仿生菜畦」,将是对抗暖化的韧性作法之一。欢迎加入仿生菜畦打造行列,创造废弃物最大价值,帮忙减少建筑物吸热,一起减碳爱地球。

士林里集会所仿生菜畦系由社区居民、环保局、环境发展基金会与台湾社区协力农业协会共同打造的顶楼可食地景,占地26平方公尺,建置15个「仿生菜畦」木箱。台湾社区协力农业协会理事长陈建泰表示,每个「仿生菜畦」木箱长80公分、宽60公分、高57公分,内部构造包括储水空间、生态土壤与干稻草等三层,所有材料都是日常垂手可得的废弃材料,包括塑胶罐、木栈板、轮胎、塑胶布、旧衣、落叶、生厨余等,落实循环经济,创造都市废弃物最大的价值。

陈建泰理事长进一步说明,「仿生菜畦」结合厚土种植法与毛细植床两种工法。「毛细植床」由澳洲人 Colin Austin 特别为干旱地方设计的省水架式菜畦,以环保回收材料制作,按比例混合田土腐植土作为基土,上面以厚土种植法,模拟自然界的演替,覆盖稻草、杂草、树叶或菜叶后,变成可以栽种植物的木箱。

士林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郭宗源分享去(106)年仿生菜畦设置经验,他表示,从备料到完工只花3个工作天,操作简单又有成就感。现龄7个月大的社区农园,香草、可食蔬果皆生机盎然,木栈板也呈现古朴美感,生态与生机同时落地生根,还成为凝聚居民情感的好地方。

环保局长江盛任表示,免费的「仿生菜畦」木箱工作坊,即日起至9月30日受理报名,预计10月开训,完成种子教师训练课程后,即可自行携回组装,木箱限量80个,报名及教学等资讯请查询http://csa.twagroecology.info/。欢迎一起来打造具有城市美学、循环经济与扎根食农的可食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