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癌难治疗 晚期患者搭配免疫疗法可挽留生机
乳癌是国内妇女癌症的头号杀手,其中三阴性乳癌被视为难以治疗的乳癌类型,应及早治疗。(林周义摄)
今年59岁的阿芳,罹患三阴性乳癌后,历经2次癌症转移,接受化疗加上免疫治疗3个月后,肿瘤已消失。医师表示,乳癌是国内妇女癌症的头号杀手,其中三阴性乳癌被视为难以治疗的乳癌类型,应及早治疗,尤其是部分对化疗反应差的晚期患者,建议搭配免疫疗法,有助降低疾病恶化和死亡风险,挽留生机。
乳癌是台湾女性好发癌症之首,每年新增约1万4千名个案,等于每37分钟就有1人确诊癌。社团法人中华民国乳癌病友协会理事长黄淑芳表示,乳癌依荷尔蒙受体ER、PR和HER2基因的不同表现型态,大致可分为管腔细胞A型、管腔细胞B型、HER2阳性类型以及三阴性乳癌等4种类型,其中三阴性乳癌因过往的治疗武器较少,整体存活期表现相对较差。
台北荣民总医院乳房医学中心曾令民教授曾针对北荣2000至2016年收治的4145位乳癌病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占比仅12.4%左右的三阴性乳癌,初次手术后3年内复发和转移的机率特别高,且术后5年内局部复发的风险较其他种类乳癌高4.1倍,远端复发高2.3倍、死亡风险多出2.5倍。
曾令民表示,即使如此,三阴性乳癌并非无药可救,虽然不像其他类型乳癌,有相对应的荷尔蒙药物或标靶药物可用,但大部分患者仍可藉化疗药物控制病症,只是部分使用传统化疗失效的患者,预后特别差,是较棘手的类型,癌细胞特别容易转移。而这群对传统化疗失效的患者中,90%病症已发展至第4期,随着转移部位的不同,恶性也有高低之分。
另一份2013年结合北荣、台大、高医和长庚等4家医学中心的早期研究显示,三阴性乳癌患者发生肺转移比例约20%,中位存活期约16.6个月;骨转移比例22.9%、中位存活期约16.3个月;肝转移比例13.7%、中位存活期8.9个月,肋膜转移比例8.8%、中位存活期7.5个月;脑转移比例6.8%,中位存活期最差、仅约4.3个月。
台北长庚医院乳房医学中心顾问级主治医师陈训彻教授指出,三阴性或荷尔蒙阳性合并2处以上转移、2年内快速复发,称为「高恶性乳癌」。根据长庚经验,乳癌转移后2年内的死亡危险因子,包括病患年龄大于70岁(78.8%)、三阴性乳癌(66.8%)、转移部位超过3处(75.3%)、转移至肝(71.3%)或脑(77.0%),和国外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陈训彻指出,近年三阴性乳癌的药物研发出现突破,一扫过去20年没有新药可用的阴霾。目前可透过精准抑制癌细胞特定抗原,唤醒自身免疫能力来消灭癌细胞,并且抑制乳癌细胞的生长与复制,进而达到疾病治疗和控制的效果。
陈训彻表示,免疫治疗建议搭配化疗使用,因为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讯息,一方面让免疫细胞更清楚辨识敌人及其所在地,另一方面也能更精准地进行攻击。研究发现,晚期三阴性乳癌患者中,约4成属于PD-L1阳性族群,适用于免治疗法,且并用化疗可延命逾2年,降低近4成疾病恶化风险和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