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莫迷信长假经济
今年春节长达十天,创下史上最长的连假,国内景点人满为患,虽带动国人集中消费,惟住宿、交通及旅游等品质未必提升。图/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春节长达十天,创下史上最长的连假。不过今年还不是最夸张的,若依照此做法,明年还将出现长达11天的长假。政府「贴心的」为国人挪动放假日,塑造长假经济,实有待商榷。
@政府刻意创造长假
有关纪念日及节日的放假事宜内政部订有《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农历春节放假时间为,除夕与春节放假三日(初一至初三),一共四天(第4条)。今年因为含两天例假日,于1月25日至26日(星期三、四)补假(第5-1条),因而放假日延长为六日;1月27日(星期五)调整放假,放假日进一步延长为九日;加上《政府机关调整上班日期处理要点》第4点于2019年5月1日修订时新增第二项:「农历除夕前一日为上班日者,调整该上班日为放假日。」小年夜也要放假,最后让假期暴冲为十日之谱。
依据行政院人事行政总处公布2023年的行事历,不只春节连假,2023年三天以上的连假共八个,其中清明连假五天,228纪念日、端午节及国庆日均为四日连假。实际上放假日为116日,与其他年份差异不大,却刻意形成连假,政府迷信此举可以刺激消费,带动长假经济。
长假大家多想到中国大陆的十一长假,其实大陆也是模仿日本的「黄金周」,日本因4月29日至5月5日间有大量的假日,加上5月1日企业可以选择放假,只要请假1~2天,就可串起连续假期。大陆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又遇到长江中游的大洪涝,为了提振经济,刺激消费,并鼓励国内旅游,1999年8月宣布延长春节、劳动节与国庆假日到三天,并调整周六与周日,安排成连续七日的连假。根据日本与大陆的经验,长假确实有助于在放假期间的消费,尤其是旅游业更是明显。
@长假产生的负面效应
一开始长假模式颇受欢迎,还有意扩大办理,如日本曾有政党建议调整11月初假期,调整为「秋季黄金周」五日长假,惟该模式逐渐发现有以下几大问题:
第一,旅游品质恶化:大家集中在连假期间旅游,到处人满为患,旅馆价格跟着水涨船高,让旅游的品质大幅下降。高铁与东部台铁一票难求,多数人被迫自行开车,道路终日壅塞,每年长假我国国道5号车多壅塞已成常态,多处路段出现「紫爆」,从上午9时后一路壅塞至深夜24时。许多人进而选择出国旅游,对国内经济裨益有限。
第二,耗能增碳:长假期间车潮众多,在马路上回堵数小时,能源消耗惊人,连带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长假疲劳驾驶、酒驾等情事大增,导致交通事故激增。
第三,五月病:长假会破坏既有的节奏,影响学习与工作效率。日本就发现有「五月病(ごがつびょう)」现象,放完长假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食欲不振或失眠,做事完全提不起劲,人生失去方向。
第四,消费落差:长假期间诱发国人集中消费,不管是餐饮、住宿、交通与旅游等行业的消费金额都相当可观,惟假期前、后都出现消费低潮,尤其经常需要需透过周六补行上班,今年春节前后都需要补班,明年春节恐出现三周的补班,都使相关行业该时期的收入急遽下滑,不利人员配置,总营收也未必大幅提升。兴起长假改革声浪。
由于有上述问题,中国大陆于2007年修法,取消实施八年的「五一」黄金周,甚至有学者主张,连「十一」黄金周也应跟着取消。日本也提出「地域别大型连休案」,将日本分为五大地区,错开长假的放假时间,以舒缓交通与住宿的壅堵问题。
论其实际,毋庸政府费心挪动假日,迷信连假经济似无必要性,反而产生诸多弊病。国人有智慧可以决定排假的时间,提早或延后休假,减少与多数人重叠时间,自主地将假期分散延长,创造的价值应更胜于政府刻意规划的长假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