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环状线规划新增42站 彭振声:大台北「围起来」转乘更灵活
常去日本东京旅游的人应该对途经涩谷、新宿、池袋等观光胜地的「山手线」不陌生,这条线除了运量可观外,经济效益也相当惊人。
台北捷运营运至今24年,就轨道建设来说,除了已和台北市民的生活日常融为一体,也是备受世界推崇的模范大众运输系统。
现行的北捷系统以红线、蓝线为骨干,以放射线的路径串联起大台北地区交通,台北市副市长彭振声在接受《ETtoday新闻云》专访时,也透露下一步的北捷将透过环状线将路网「围」起来,在近50公里、跨越双北的轨道系统中,布设42个捷运站,放眼未来,北捷环状线将带起台北市、新北市的新一波的市民生活圈。
主管市府工程事务的彭振声表示,能把辐射型外放的捷运系统「围」起来,串联16条轨道路线,让转乘更灵活,在平衡区域发展的理念下,环状线的完成会进一步深入社区并带动周边发展,若再加上新北境内的站点,环状线连结周边卫星城镇,双北的轨道建设可谓一气贯通。
▲都会捷运系统架构完成,北捷下一步将全力开发环状线。(图/记者汤兴汉摄)
「台北市已经是一个发展成熟、高度开发的都市,要兴建新的捷运,光是地就是棘手问题。」彭振声说,捷运的设施用地要用市价征收私有地,取得难度高,若摆不平民意,废站、抗争都可能发生,这都是难以估计的隐形成本,以规划中的环状线为例,穿越北市外环,途经不少河川、山林,要克服地形地貌更是另一大问题。
「我们经过的市区都是比较小的社区,社区里面道路很小,离民宅太近,施工上有困难。」环状线规划路线途经住宅区多、道路小,要施作捷运隧道通过必备的连续壁,就非常困难,地下管线重新规划也是伤透脑筋,「总而言之,环状线的施工会比原有4条线困难度更高一点」。
除了工程难度,捷运系统带来最直接的改变就是人口移动,彭振声说,台北市未来的都市计划将用「TOD」(以交通为导向的都市计划)来思考,如何让原本交通繁荣的地方不壅塞、如何把繁荣地区的人流引导到郊区,借此平衡区域发展,是未来市政府努力的目标,而能够强化路网密度的环状线,就是重要媒介。
对于新北境内运行的环状线收回经营争议,彭振声也解释,因为环状线第一期的亏损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新北市变成要负担环状线一期的亏损」,因此新北市才会提议是否把环状线早点接回,设法提高运量。
▲彭振声指出,环状线的开发、兴建,难度都比过去的捷运线高。(图/记者汤兴汉摄)
在双北都很在意的运量上,彭振声表示,市民不是一天就习惯去坐这条捷运,是要慢慢让市民习惯利用这种交通工具去上班、上学,自然慢慢就会增加,「现在,(环状线)已经又提高46%的运量,捷运是习惯性的!」
至于有台北市议员认为市长柯文哲应把环状线的经营权留在北市,彭振声认为,如果北捷跟新北环状线分别由两家公司经营,在系统整合与人力资源上应该会出现不少需要克服的问题。
以文湖线为例,第一期、第二期就因为2套机电系统无法吻合,付出更多的成本处理;此外,环状线第一期外聘291位员工、捷运公司调补325人,「如果新北市真的要接,这291个要征求他的同意,其他325个你要另外招考,因为不同政府、不同公司,不可能这人员马上拨出去,也不是说明天接就接」。
彭振声认为,现在交通部已经出面,未来应该会找出一个妥适的方法,他建议或许也可以循股权比例调整的途径解决,「其实台北捷运公司里面也有新北市的股份,大概占了8.7%左右,中央大概20%,其他都是台北市政府的」,透过股权转移让新北市股权提高,这样一家公司就不用分你的、我的,双方都有股份存在。
▲彭振声认为,习惯是需要培养,环状线的搭乘量需要时间累积。(资料照/记者汤兴汉摄)
其他人也看了这些...
►彭振声开箱明伦社宅 3房采光阳台、屋顶农园、托婴中心一次看►艋舺公园再漂亮都不想进来 蔡炳坤翻转街友:态度决定城市的高度►夜市无证摊贩演猫抓老鼠 黄珊珊推纳管:让日本人愿意坐下吃饭
更多热门新闻...
►台北灯节移师艋舺 蔡炳坤:不只101 这六区也会一起亮起来►钉子户地板裂20公分无所谓 彭振声看都更:只有贪心的跟更贪心的►疫情、钱柜大火的震撼教育 黄珊珊:当小兵的都有一天希望当将军
►振兴一下我们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