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思潮》防疫破功后:中央与地方防疫话语权的竞争(俞振华)

疫情爆发后,中央政府就算没有失去防疫话语权,但已不可能像过去一年多一样,让整个防疫步调定于一尊。图为台北市长柯文哲(左)、新北市长侯友宜(右)。(图/资料照)

这两周来本土新冠疫情大爆发,不但引起民众恐慌,更让台湾过去一年多来防疫模范生头衔蒙上了阴影。观察这段时间国内政局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开始竞争防疫话语权。而这样的竞争,很可能会随着疫情及后续的纾困措施延续,甚至影响明年底的地方首长选举。

之前台湾由于防疫有成,在卫福部长陈时中满意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施政团队的满意度。过去一年多来,所有防疫措施几乎都是中央说了算,反对党或是地方首长对于疫情防治几乎没有置喙的余地。毕竟疫情控制得好,所有可能打破现状的相关政策建议都很难被政府接受,也不容易获得民众的支持。譬如是否采取广筛普筛的建议,过去一年多来吵了好几次,但都很快地被否决。然而,当疫情爆发后,过去一年多的措施都会被拿来检视,从筛检模式、隔离措施、到疫苗采购,甚至确诊数的计算方式等,都成为被检视的对象

这些政策辩论除了挑战中央防疫机制权威性外,也让民众反思,究竟过去一年多来政府做了哪些准备?特别是民众对于疫情防范成效的期望值很高,突然的破口相对来说会带来更大的失望。此外,正因为过去的防疫实绩维系蔡政府施政满意度最主要的原因,疫情破口势必冲击中央政府的施政满意度。

最直接挑战中央防疫措施的,当属地方政府。在过去「中央说的算」的时期,每天下午两点中央疫情指挥中心记者会,等于是疫情及防疫措施的定调者。但从柯文哲及侯友宜两位市长开第一枪,透过记者会说明地方和中央不同的作法,甚至抢先以「准第三级」的名义开设普筛或广筛站,并率先施行中小学停课等措施后,地方和中央争防疫话语权的门即被打开。的确,以目前台湾的疫情,中央与地方有太多需要协力或协调的地方,但在疫情全台扩散及「因地制宜」的诉求下,中央已不可能即时掌握所有的疫情资讯。于是,我们看到除了中央的记者会外,各地方政府每天也都在直播记者会,挑战或「建议」中央政府改变防疫措施的声音也几乎每天都有。换言之,在疫情爆发后,中央政府就算没有失去防疫话语权,但已不可能像过去一年多一样,让整个防疫步调定于一尊。

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520前一周几乎没有任何民调机构能够进行传统电话调查。根据许多媒体或民调机构在五月中以前所进行的民调数据显示,蔡总统整体满意度仍在四成以上,甚至某五月初所进行的民调显示,蔡总统的满意度达五成五,创下新高。如果先撇开疫情所可能带来的冲击,对比蔡总统第一个任期满一年时,满意度已跌至二十几趴来看,蔡总统第二任期的施政蜜月期算是出奇的长,就算这一年来开放莱猪、大潭藻礁保育争议、乃至于台铁太鲁阁事故等,对于蔡总统满意度的冲击都还算有限。

不过,这两周疫情大爆发之后,蔡总统的满意度是否仍能够挺得住,就有很大的讨论空间了,毕竟防疫得当是蔡政府过去一年来满意度持续不坠的主要原因。如果未来数月疫情未能好转,民众对于中央政府的施政满意度或信任度势必大幅下滑,而地方诸侯的声音只会更大。虽然目前离明年底的地方选举还有一段时间,但相信每位现任地方首长,不论和中央隶属同党还是不同党籍,都希望在这波疫情扩散下,争取防疫实绩。这场中央与地方既合作又要抢功的博弈,随着台湾防疫破功,正式打开。

作者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政治系副教授

※以上言论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