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中检实业低调进场 两亿元进驻敦南商圈

文/财讯双周刊林洧桢

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即将签署前,已有大陆央企背景香港商中检实业成功买下台北商办, 写下大陆央企插旗台湾首都圈的首例。随着该交易案曝光,后续会带来什么效应?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位于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商圈中心点的叶财记世贸大楼,据称因有风水规画,外观呈八角形,与中鼎大楼比邻而居,向来是台北市知名商办之一。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栋知名大楼的12楼约二百多坪的楼层,近来有了新主人。 据本刊实地调查,有着浓厚大陆央企色彩的香港商中检实业台湾公司,已通过两岸官方审查,在去年底完成交易,成为第一个中国央企成功插旗台湾首都的案例

香港商中检实业台湾分公司虽然名称冠上香港商,但该公司官网明白写着原本是以中国检验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注册,但因为同名问题,才更名为现在的公司名称。这家公司来头不小,母公司中国检验公司就是中国中央机构——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驻香港的窗口公司,也是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及其海外机构在香港的业务总代理,而再进一步查询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总公司,则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中国央企——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的前身。

中国央企血缘纯正 设分公司 重视对台布局

中检集团是经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属国家认可的独立检验认证机构,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要业务的大陆央企,而中国检验则是其香港业务总代理,如此紧密的业务上下游关系,难怪在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门户网站上,会把这两家公司同时放在非直属单位的挂靠单位项目中。

据了解,中检实业早从1997年就因为业务需求而获准进入台湾市场发展,初期只负责台湾输往大陆废物原料装运前检验业务与旧机电装运前检验相关业务,但受限两岸关系紧绷长年未能在台设立公司,直到2009年,两岸关系改善,且台湾有意向陆资开放技术检测和分析服务业,才筹组台湾分公司,2011年在厦门举办台湾分公司揭幕仪式时,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还派了当时的副局长孙大伟出席主持,不难看出对该企业布局台湾的重视。

商仲业者指出,去年十一月底,中检实业通过投审会与内政部地政司的审查,在台北市买进商办,比较让人意外的是,中检实业并没有买在一般业者熟知的信义区或是敦北两个陆企群聚商圈,反而选择近年来天价交易频传,且买来的商办多等着改建豪宅的敦南商圈,中检实业相中的是叶财记世贸大楼。

买卖过程低调 卡位敦南叶财记世贸大楼

买卖过程相当低调,消息保密到家,虽然叶财记世贸大楼旁就是永庆房屋集团总部所在的中鼎大楼,但直到近日,市场消息灵通的永庆房屋研展部协理黄增福都还表示:「没听过有经过政府审查通过的陆企在附近或是台北市买商办的个案。」

根据台北市地政系统资料,中检实业买进的是叶财记大楼的12楼、面积近270坪的商办产品,以当地中古商办每坪约80万到90万元、车位约400万到450万元的行情推估,房仲业者认为,总投资金额约在2.1亿元到2.5亿元间。

对比2011年底,大陆中央级企业第一次通过审查在台湾买商办的情况,当时隶属中国中钢集团旗下的中国金贸公司是以3千多万元买下约160坪的高雄美术馆商圈的商办,这次的面积与投资金额都放大不少。

对此,内政部地政司证实核准中检实业因业务需求的置产申请,但对该笔交易是否为大陆央企在台北置产首例则表示,由于审查过程中并不会对陆企有这样的资格区分,因此无法确认,仅指出,从统计资料来看,现阶段陆资法人与自然人在台北市买房已有八例获准。

此外,内政部地政司副司长王靓琇表示,根据《陆资取得许可办法》,审查时是以资格、用途、置产区域等条件来决定是否核准,因此像是有中国党政军背景的个人、非自用的投资,或是置产地区是否有国家安全等考量,才会是审查重点,但投资金额大小没有限制,因此如果置产区域是在台北,房价地价都高人一等,金额放大也相当合理。

过去数年,陆资来台置产效应一直被业者认为是台湾房市再起飞的关键因素,首善之区的台北市更被认定是陆企首选之地,陆资置产传言四起,但实际闯关案例却总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好不容易极具指标的大陆央企来台置产闯关成功,但头香却是被高雄抢走,如今终于等到大陆央企背景的中检实业选择台北置产,也让人好奇会带来怎样的地产效应?

台湾籍的中国金贸总经理刘益森,当年说服中国中钢集团高层在高雄置产时就曾表示,从陆企在台北租赁办公室时,群聚于台北101大楼附近的习性看来,可以期待未来在高雄也会形成新的陆企聚落。

如今,从内政部地政司的统计资料也证实他的看法没错,从2002年开放陆资来台后,目前大陆自然人与陆资法人在全台通过审查的个案共有101件,这当中,高雄占了26案,数量称霸全台各县市,不难看出刘益森口中的聚客效应,因此中检实业的案例是否会复制中国金贸的高雄经验,在台北快速发酵,值得观察。

聚客效应待观察 高雄有先例,陆企会跟进?

此外,统计数字还透露出两个重要趋势,同样值得留意。一个是在这百余案中,五都合计占了74案,显然是陆资布局台湾房地产最主要的置产热区。另一个明显趋势则是陆资在台置产的脚步已经加快,这百余件合计约为14.13亿元的投资案中,去年到今年第一季所累积出来的投资案量,占了总量的近五成,投资金额则占近七成,显示出价量同步上升的情况。

由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即将开放美发业、娱乐业、身心障碍服务业、殡葬服务业与技术检测和分析服务业等,陆企来台的大门再开,预料可能因此让价量扩大速度更快。 仲量联行台湾总经理赵正义认为,陆资确实对台湾房地产开发很有兴趣,甚至近期还有陆企客户要求评估地上权的开发案;

但就算现在通过审查的案件价量都变多,也都还算是小案件,对市场的影响仍属有限,有赖进一步开放才会有更实质的影响力。

住商不动产企研室主任徐佳馨也认同这样的说法,但她认为最可怕的并非中国央企带动的陆企购屋潮,因为这毕竟有政府政策性的把关与投资限制,既不容易失控也不容易快速扩大,问题在于带动的本土买盘才是关键,过去几年在陆资买房案例还未出现前,光是预期买盘的房地产投资置产风潮就已经很惊人,案例增多后的投资预期心理效应,才是影响台湾房地产最大的因素,最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