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rs/沟通冲突也要给善意 收尾有理更有礼

文:张志诚图片来源:陈应钦

「家和万事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俗谚都是台湾人从小听惯的处世哲理长大后,连带常因不愿面对冲突而放弃争取权益,或忍受别人造成的不便,这使得正面沟通始终是台湾人最弱的一环。

和各国同事有16年共事经验的台湾IBM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林雅莉认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形成了迥异的沟通模式,西方文化和教育比较直来直往,大家讨论事情时,不管同不同意,都会直接说出来:「像美国同事,如果不喜欢我的点子,会直接摇头说No。」有这样的共识,即使大家意见不同,但经过辩论并做出结论后,立场能够一致。

不过,东方文化则认为即使是表面和谐,也比冲突来得好,也容易把「不同意你的看法或做法」视为私人恩怨。所以上班族常把对公事人际间的不满在茶水间发泄,却不敢当面把事情讲清楚。

林雅莉指出,为了塑造一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都能接受的沟通环境,IBM长久以来一直推动「沟通回馈文化」。

沟通过程接收者的感受很重要

她解释,沟通的对象分为发动者(giver)和接收者(receiver),IBM强调,在沟通过程中,接收者的感受比发动者重要。如果接受者无法感受到发动者的善意,或沟通是对人不对事,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影响到创意力和执行力

因此,IBM希望营造开放、面对面的环境,再让同事置身其中,逐步适应正面迎击式的沟通模式。林雅莉在开会前,会先声明:在这场会议中,一定要听到不一样的观点,要挑战彼此的想法,因为一切都是为了催生一个更好的计划。「这是刻意营造一个可被控制的冲突情境,」她说。当同事习惯这种模式,就会渐渐将正面沟通的习惯运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会遇到的棘手状况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Cheers》198期】【本文由Cheers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得理,有时也要会饶人

■比「说实话」好的4种白色谎言

■「柯P」神简报:你该丢掉3种沟通习惯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Cheers杂志网站》。※本文由Cheers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