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区块大饼国产化紧箍咒放宽 风电外商不同调
离岸风电第三阶段区块开发国产化评分给予「6、4比」弹性放宽,风电外商有支持,但也有反对质疑「令人费解」。(图:王玉树摄)
经济部今公布「离岸风电第三阶段区块开发选商机制」修正版,从2026到2035年释出15GW容量,供国内外厂商建置风场。不过攸关台湾成为离岸风电亚太基地出口的国产化目标却给予「6、4比」弹性放宽。此引发开发商不同意见。本土化比例较高风电商以「令人费解」质疑,但是也有外商认为此弹性是怕国产下包商产能「尬」不过来,给予弹性考量,非常合理。
所谓「6、4比」,是指风电开发商申请建置容量中,有6成符合政府指定26项产业关联项目,如水下基础、电力设施等即可。其余4成采用「加分方式」给予厂商弹性,可海外采购,但仍国产生产可,可多做可多拿分,有利中选。
对此参加说明会的本土化比例最高的丹麦风电商CIP代表表示:「令人费解」。因为26项产业关联方案在第二阶段潜力场址阶段就做的到,原预期在第三阶段区块会是新设立国产厂商很好积累操练时间,甚至可以达到工业局提到的亚太出口基地目标,但却只是提出60、40比例。
不过大厂德商达德能源董事长王云怡认则支持弹性放宽合理,说以2年做3GW容量来说,有些零组件国产厂商可以,但有些未必制造得出来,所以给予数量上弹性,是怕它们「尬」不过来,完全合理。
倒是她觉得第三阶段区块规则中,没有以第二阶段旧厂商开发的本土化落实实绩给予计算,比较可惜。应该在机制中设置加权、或是跟新厂商区隔,另外做例外检核,比较可以检视其本土化成效,避免为了竞标先空口说白话,事后做不到。
海能风电股东捷热能源对政策表示全力支持,说依政府规划明年完成选商,2026年并联,那么要在竞标完成后,4年内赶快完成采购、设计、施工。
至于保育团体方面,则认为新方案对厂商要求仍太少,马祖鱼保育联盟表示,鸟类重击、夜间施工噪音算不算污染?很遗憾版本没有把保育生态列入加分评选机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