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美食
崇明老白酒 酒不醉人人自醉
崇明老白酒以纯大米酿制而成,又称“米酒”。早在百余年前,崇明老白酒已弛名沪苏地区。大多用粳米,然农户自饮的选料更考究———用糯米。米蒸熟淋后拌上酒药,发酵之后加适量冷开水,去槽即成可口的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酒度适中,一般在12至13度,入口微甜又略带酸味,酒香浓郁,独具风味。它不只是家常酒,而且足可“上台盘”,城乡居民娶嫁做寿,都用它款待宾客;有朋自岛外来,也必有“崇明十大农副产品”之一的老白酒登台亮相。海外游子、服务于外省市的崇明籍人士回乡,呷上老白酒,返乡回亲之感觉油然倍增。
春秋季节,崇明老白酒是“冷饮”的,入冬以后“热饮”,隔水炖至酒面略泛泡即可,一杯入肚,通筋活血,浑身暖和。还得提醒初尝崇明老白酒的异乡客,这酒好上口,但颇有“后劲”,喝多了也会醉,且醉得很深哩。
逢年过节,佳期吉日,家人团聚,亲友相逢,红白喜事,几乎家家都用老白酒,或寄情或助兴。
常见的老白酒有两种,一种清、一种浑。前者大多为厂家生产,后者大多为老百姓自己酿造。这种浑酒看似谈谈的淘米水,上口却有异香,到了冬天,如把浑酒加热到面上起水泡,俗称“吹漠白酒”。更有一种独特的乡村风味,小康气氛。老百姓歌曰:“长生果子海蜇头,吹漠白酒汤舌头”。可见崇明人多情有独钟米酒了。
米酒是将大米或糯米蒸熟,用米曲霉制曲,让其自然发酵而成。一般需要半个月才能饮用,其特点是带有稻香,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
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原名中华绒螯蟹,因其两只大螯上有绒如毛,故崇明人称之为“老毛蟹”。世界上共有300多种螃蟹,可供食用的大约20多种,而最负盛名的要数我国的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中最有声誉的是白洋淀的胜芳蟹、阳澄湖的清水蟹和崇明的老毛蟹。唯崇明老毛蟹独具风味,它个小、壳薄,肉质细蜜而有香味,雌性蟹黄足,雄性蟹脂多。驰名海内外。
崇明老毛蟹在食用时要做到“三去”:一是去腮,二是去胃,三是去肠。
崇明老毛蟹营养丰富,每百克蟹肉中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维生素5960个国际单位, 钙129毫克,磷145毫克,铁13毫克,核黄素0.71毫克,含热量139千卡,是水产品中的珍品。
崇明特色鱼
河豚属回流性鱼类,春季亲鱼由海入河产卵,幼鱼在江河或湖泊中肥育、生长,翌年春入海。河豚为中小型鱼类,体表有小刺,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600克左右。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包括崇明是天然河豚的主要产地。崇明主产河豚品种有暗色东方河豚和条纹东方河豚两种。经过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河豚的人工育苗和养殖在崇明都已获得成功。河豚的肝脏、生殖腺和血液有剧毒,河豚毒素提取后可用于医治神经痛、痉挛等病。河豚肉质鲜美,富含脂肪,蛋白质含量很高。
崇明鳗鲡
鳗鲡,又名青蟮、凤鳝、河鳗,是淡水中名贵鱼类之一。因它富含维生素A,加上肉味鲜美可口,被人誉为“水中人参”。
崇明鳗鲡喜暗怕光,昼伏夜出,特别喜欢在风雨中游戏。它适应性很强,离水较长时间也不会死亡。现在人们已开始人工养殖鳗鲡。
由于鳗鲡营养价值高,味道又十分好,已成为筵席上的上等佳肴。
银鱼产于长江口崇明岛流域,每年3—4月间在江海口产卵,洄游时最兴旺。
银鱼的吃法很多,大致有:1、拌打碎的鸡、鸭蛋油煎。2、和咸菜、鸡蛋煮汤。3、油煎。4、拌鸡蛋、莼菜、香菇、茶干作羹。
《食物本草》上说银鱼“利水、润肺、止咳。”可见银鱼不但味鲜美,还有保健、营养的功效。
鮰鱼的学名其实叫“鮠鱼”。《本草纲目。鳞部》里说:“北人呼鳠 ,南人呼鮠,并与鮰鱼相近。迩未通称鮰鱼,而鳠 、鮠之名不彰矣。”
鮰鱼在崇明俗称“白鳍”,通体无鳞,前部平扁,后部侧扁,浅灰色,腹似鲇鱼。味鲜美,刺骨少,是餐桌上受欢迎的上等食用鱼类。
过去,吴淞地区还有专门的“鮰鱼饭店”,常年供应鮰鱼,红烧、清蒸两宜。
刀鱼每年4—5月份兴旺于崇明岛流域的江海口,其形状狭长,体薄,似刀形,多细骨,味极鲜美。
成年刀鱼每年春季由海入江,产卵洄游沿江而上,大致到江阴、镇江一带后返回。故每年春季,长江中游及附近湖河中也有捕捞。
刀鱼越是肥大越是鲜美可口,价格也越是昂贵。第一批刀鱼上市时价格可达每斤千元。
崇明历来烹饪刀鱼以清蒸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