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用艾草、菖浦、雄黄驱毒避邪的传统习俗 一窥古人的防疫智慧 

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总医师黄千毓指出,从「端午节」用艾草菖浦、雄黄驱毒避邪的传统习俗,可看古人防疫智慧。(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端午节了将届,说到端午节,端午除是悼念屈原衍生的节日,其实过「端午」起源是古人观察到农历5月气候开始变热,蛇虫繁殖,且疫病多发,因此认为5月是恶月,奇美医学中心中医部总医师黄千毓指出,5月5日更是恶月恶日,由此衍生出许多驱毒避邪的方法

黄千毓医师说,像是以兰草沐浴,采艾草并悬挂于门户、手臂上系五彩丝线、饮药酒黄酒)等,可以说是古人预防疾病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流传至今成为习俗。惟随着社会的医药公卫知识进步,毒虫蚊蚁蛇蝎对民众的威胁已大幅降低,但传统习俗背后要传达的其实是防疫的概念,古代版的超前部署,提示我们需因应气候的变化而注意环境变化与自身关系来达到预防疾病的概念。

黄千毓医师指出,虽然地区不同,习俗活动也有些不同,但有些活动是广为流传的。像是以兰草沐浴,兰草,指的是菊科佩兰,有香气,是中药的一种,能利水化湿,辟秽浊,能用来清洁洗浴,对体内湿气太重引起湿疹异位皮肤病也有治疗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在水加入艾草和菖蒲一起使用。

黄千毓医师表示,菖蒲和艾草也是端午常用的中药,因为他们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产生特殊的芳香气味来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环境,进而衍生出攘毒辟邪的含义,所以传统上会在端午节的时候把艾草跟菖蒲悬挂在门口。也因为艾草与菖蒲的特殊香气,所以经常被放在端午配戴的香囊里面,再加上沉香、艾草、藿香白芷薄荷等芳香的药材或者朱砂、雄黄,戴在身上可以防虫袪病,芳香醒神。而且,农历五月正好是艾草成熟,药性最好的季节,香气更加浓厚持久。

黄千毓医师说,雄黄酒因《白蛇传》里白娘子在端午节误饮雄黄酒现出原形而为大众所熟知。雄黄也是一味中药,主要的成分硫化砷含有汞,有杀菌驱虫五毒功效,古时常用来治皮肤病,因为成分中含有砷,具有毒性,现代较少使用。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加入微量雄黄而成,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雄黄具有很强的毒性,若没有经验与技巧的人制作容易因加热而产生砒霜,因此饮用有中毒的风险。

黄千毓医师说,作为替代方法而言,可以将雄黄酒喷洒在墙壁门窗,驱除毒虫蛇蝎,但仍需小心误食风险性。有趣的是,有些地区会将雄黄酒抹在小儿额头画个「王」字,因「王」似虎的额头,又虎为兽中之王,借虎威以镇邪,颇具童趣

黄千毓医师指出,还有端午节常吃的竹叶粽,是从竹筒、皎白笋叶演变而来,竹叶有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的功效,但是糯米是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所以过食粽子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此时可以配上一碗白萝卜汤,或是以乌梅3g,山楂3g,生甘草10g,水一杯,煮成半杯温服,帮助消化,要特别注意,孕妇避免食用山楂,有肠胃疾患的病人最好不要空腹服用山楂或是山楂水。感冒发热、咳嗽痰多者,女生生理期间,不适合食用乌梅,因酸能收涩可能会影响月经排出量。

票据换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