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安眠药=跌倒? 老人「4NG用药行为」母汤喔~
台湾已进入高龄化社会,身体的老化易导致健康拉警报。依统计显示老年人是用药的最大族群,故列出以下「4个NG用药行为」,容易导致药效不彰或引起老人跌倒,民众务必留意。
▲每种药都有应注意的事项,服用方式也会不同。(图/达志影像/示意图)
1.只知道吃药却没遵守正确服药方式
药物不是吃了就有效,须要依照医嘱且以正确服药方式吃药,否则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以治疗骨质疏松的福善美为例,必须空腹服药,为了确认药物能到达胃中,以防药物卡在食道而造成食道炎、食道糜烂、食道溃疡,因此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能躺着,应该让上半身保持直立或轻度走动,这是需特别注意的服药方式。
糖尿病病患使用胰岛素时,有老人家认为这餐吃比较多,而自行增加剂量,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易导致低血糖的状况发生。正确的胰岛素施打剂量,必须建立在固定监测血糖的前提下调整,忽多忽少的胰岛素施打剂量会导致自身胰岛素的分泌不稳定,会扰乱体内血糖的稳定性,反而使血糖更难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老人因记忆力退化,可能忘记已经吃安眠药,当继续行走时就容易因腿软而跌倒。(图/达志影像/示意图)
3.吃了安眠药又趴趴走
老年人常不易入眠,有相当比例的病患需借助镇静安眠药入眠,依统计显示,这类药物是最常导致老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其实吃了安眠药就该躺卧休息,但老年人因记忆力退化,可能忘记已经吃安眠药,又起身行走,若突然腿软就会导致跌倒的情形发生。另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利尿剂的使用,利尿剂是疗效很好的降血压药,一般是1天服用1次,服用此类药物时应避免睡前使用,以免半夜起床如厕,除了影响睡眠品质外,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4.服用来路不明的偏方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机能退化,导致药物在肝脏代谢与肾脏排除的速率变慢,使药物容易蓄积在体内导致副作用或毒性。有些老年人爱服用来路不明的偏方或宣称可补身的药物,事实上,此行为会增加药物交互作用风险,产生无法预期的药物作用。
然而有些老年人对于医师开的药品,尤其是慢性病药物,常找各种理由不吃,比如偶而血压1次检测数值正常就擅自停药,忽略用药的目的是让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不能根据单次的数值就断然停药;痛风患者也常以为不会痛就不用吃降尿酸药,事实上痛风发作次数愈多,身体的耐受性会愈来愈高,因此当再次发作时,尿酸值容易飙得比之前更高,甚至有患者的关节都长出痛风石,造成关节畸形。因此,病患若有任何用药的问题,请多多询问社区药局药师,如此才能让老人家用药更安全。
廖仁睦,佳医景美药局负责药师,台北市药师公会理事。
这里闷、那里痛,亲友说吃这个药卡有效?看病领药怎么吃老雾煞煞?用药治病、要命可能只在一线之间,可不能一知半解!《ETtoday健康云》开辟新专栏「药师站台」,欢迎来信提出你的用药难题,我们将请专业药师来解答你的疑惑,帮你顾健康!信箱:lifenews@ettoday.net◎锁定每日刊文,看看专家怎么解开难题!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