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仪解禁是假的! 80.9%高中生服仪违规遭罚静坐、劳动、体罚

调查发现,有高达68.6%的国中生表示曾看过或受过老师体罚。(图/记者崔至云摄)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儿童权利公约施行法在2014年正式公布,宣示要落实儿童权利公约,公约实施迄今已经5年,但儿童权利状况有改善吗?人本教育基金会今(3日)公布国高中生儿童权利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68.6%的国中生曾看过或受过老师体罚。人本基金会指出,教育部应尽速建立体罚、言语羞辱教师的淘汰标准范例,使各校教评会得以依循。

人本基金会执行长冯乔兰指出,校园里仍存在许多羞辱性之处罚、侵害儿童之人格尊严,例如,羞辱人格、公然罚站等,关于教师言语羞辱状况,有过半的国中生54.8%表示有听过老师的言语辱骂,高中有35.9%、高职也有46%的学生表示有听过老师骂污辱语言。相较于2016年国中问卷中所示的曾听过老师言语辱骂的数据21.2%,比例增加一倍以上。冯乔兰指出,体罚与辱骂对大人为之都是犯罪行为,但在校园里却这么泛滥,为什么老师可以如此目无法纪?法规管不到他们?还是应监督、究责之主管机关司法单位都无视伤害?

针对发禁、服仪处罚、禁爱令,基金会说明,以上禁令都是学校以「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的身分歧视对学生自由的剥夺,此种作法侵犯儿童之表意权、自由权,且严重违反教育之目的,而教育部虽于前年宣告服仪解禁,但仍有89.1%国中生、80.9%高中生、89.6%高职生表示学校会检查服仪且会处罚,包括复检、记警告、写自述书、罚站、静坐反省劳动服务、体罚等。冯乔兰认为,教育部应严惩违法进行发禁、服仪处罚之学校,使学校勿再轻易侵害学生权利。

▲人本教育基金会要求教育部,应尽速建立体罚、言语羞辱教师之淘汰标准及范例,使各校教评会得以依循。(图/记者崔至云摄)

根据教育部规定,国中、高中的第8节课业辅导必须「自由参加、不得教授新进度及考试」、「不得超过17:30」、「不得在周末进行」、「不得强迫参加寒暑辅」。但这次问卷也发现,有近9成以上的中学生表示无法自由选择是否参加第8节课,更有27.6%的国中生、21.3%的高中生、24.7%的高职生表示学校5点后还有安排课程

冯乔兰指出,从这些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生的生活仍被升学主义所绑架,不仅休息权被侵犯,年轻的生命只能禁锢在课业及分数之中,无法发展其生命经历体验可能性,剥夺青少年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机会,更可恶的是有63%的国中生、29.4%的高中生、41.3%的高职生表示老师会罚不准下课。连稍事喘息、运动、与同学互动,及上厕所、喝水等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下课时间都被剥夺,被拿来当作处罚的手段,不仅是休息权的侵害,显然已侵犯人性尊严。

为保障学生权利,人本教育基金会要求教育部,应尽速修正《学校订立教师辅导与管教学生办法注意事项》,删除「站立反省」、「在教学场所一隅暂时让学生与其他同学保持适当距离」、「要求口头道歉或书面自省」、「适当增加作业或工作」等规定;应尽速建立体罚、言语羞辱教师之淘汰标准及范例,使各校教评会得以依循;也应严惩违法进行发禁、服仪处罚之学校,使学校勿再轻易侵害学生权利。

人本教育基金会调查问卷共回收1944份,国中部分共回收694份有效问卷,在95%信心水准下,误差值为正负3.7%;高中部分总共回收739份有效问卷,在95%信心水准下,误差值为正负3.6%;高职总共回收511份有效问卷,在 95%信心水准下,误差值为正负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