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仪解禁之我见我思

林妮臻台北市国中正式教师

教育部日前提出《学生服装仪容原则》新版草案,除了明订高中的「服仪委员会」学生代表应占1/3以上;校方针对服仪违规的学生开立「爱校劳动服务」若修法通过,也将被认定不合法部分学生团体热烈响应,并提出立即执行、明确限定辅导管教态样,避免学校绕道处罚、确实检视修法后各校落实情形等诉求,发起的连署目前也获得逾 2000 名学生连署,12名立委响应。

此草案一出,引起部分人士批评,例如:学生不穿制服,花费心思打扮,会无心于课业成绩变差学生会穿着不适当或暴露,引起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引来外校朋友的注意,以致结交损友;而统一穿着制服,可弭平阶级,避免对弱势孩子贴标签等。

身为教师,笔者对此事件,有几点看法。第一、关于「服仪解禁」的反弹声浪。孩子花心思打扮,就会成绩变差,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美感教育需从小培养;穿着不当会引起人际关系紧张,那试问出社会后,就不用自己挑选适合衣着吗,为何不从小开始练习,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样貌?最后,制服真的可以「弭平阶级」吗?或许制服可暂时抹除同一群体(同校)的差异,但一离开学校,身上的制服,是否反而彰显了阶级?综合以上几点,笔者对制服的功用,是存疑的。

第二、根据社会学的说法,学校教育不只学习基本能力,还有社会化功能,也可说是「隐性课程」。校规要求学生穿着整齐制服、准时上下学、对师长礼貌等,都属于隐性课程,是某种信念价值观的传达,但不见得完全是切合时代的。教育部透过修法,逐渐让学生也能参与服仪规定的讨论,是社会威权体制逐渐松动、启动对话的开始,笔者乐见其成。

除了老师,学生这些「个体」,也是学校这个「群体」的一部份,个体的行动会再制并改变整个群体的面貌台湾社会对「学生」和「学校教育」有何想像?众人的交集点在哪里?都有赖透明公开的沟通。

热门文章

►孩子左右不分鞋子穿反?家长秘诀要知道

沈政男/除夕夜烧死父母翁仁贤 没遇到能了解他的人

► 按赞加入粉丝团,让你成为话题王!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