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策站:林志翰》难易度与鉴别度都要兼顾

全国高级中等学校教育产业工会邀请各校国文教师,一同为学测国文科试题解题,并深度评析。(全中教提供/李侑台北传真)

110年大学学测于1月22日、23日登场,因为是旧课纲的最后一场学测考试,加上111年的学测出题方向素养考题为重,且学习历程取代备审资料,因而这场隶属旧课纲的末代学测备受关注。

大考中心前主任张茂桂因为109年学测的数学级分人数达14489人,占了全体考生的11.22%而请辞下台,学生们莫不询问笔者,今年学测学科题目会不会出很难?

难不难的数学名词就是「难易度」,高分组学生答对率加上低分组学生答对率再除以2。难易度的范围在0至1之间,通常难易度在0.5以下的题目就会进行学生学习迷思的盲点探索。

国中教育会考数学科选择题为例。104年会考难易度在0.3以下题目有两题,尔后没有任何一年的题目在难易度0.3以下,也就造成A等级的门槛分数一路从76.2分攀升至81.73分。109年会考A等级的分数再度降回78.46分,原因在于非选择题的难度较往年大幅提升,学生作答普遍不佳。

109年大学学测数学科的鉴别度极佳,但是15级分的人数多到满出来,问题根源就在于「难易度」与全部考题都是选择题所致。提升「难易度」不是加入一、两题超难题就会奏效,而是要将整份试题的设定标准全数提升;因为国中会考、大学指考有非选择题,计算过程会不会写一翻两瞪眼,猜对的运气成分会大幅降低。

有人说,学测的初衷本来就只是个入学门槛,鉴别度佳代表这份试题有效区分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高分组学生全部挤成一大块不是学测的错。但是大家千万别昧于事实少子化的浪潮下学测就是筛选学生的把关机制,超筛、海选一堆学生进入第二阶段的面试、口试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学生全台奔波不但劳民伤财,更让面试、口试的品质公平性让人质疑。

而学测考题的问题岂止数学科!近几年的国文科试题变成「万言书」,标榜领域题型千奇百怪,徒有难度,却完全没有鉴别度。考题素养化再加上国写作文成绩比例高达五成,与选择题的配分比重完全相同,国文变成「没范围的考试」,有念没念都差不多,成为学生们心中认为投资报酬率最低的一门学科。

109年学测国文科的顶标前标同为13级分,74%的学生都拿到十级分以上,题目很难,但完全分不出孰优孰劣,正是鉴别度出了大问题。

本该严谨的大学升学考试,难易度与鉴别度成为一场笑话俄罗斯轮盘转到哪一科要分数大放送,学生要有实力也要有运气。学生高中三年穷忙一场,那份无奈感与无力感只有感同身受的父母老师最明暸。

作者为国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