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战会论坛》超征税收不应迎合民粹之用(萧衡钟)

实际上超征的税收并不代表政府向人民多收钱,而是政府税收实际数超过预估数,超征的税收应该做通盘检讨使用,而不应民粹地迎合民众普发现金。(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行政院长苏贞昌近日宣布,因为111年全国税收可望超过预算数4500亿元,扣除应分配给地方政府税收部分,中央政府可运用为3800亿元,应向全民共享普发6000元现金,代表政府行政效率及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实际上超征的税收并不代表政府向人民多收钱,而是政府税收实际数超过预估数,超征的税收应该做通盘检讨使用,而不应民粹地迎合民众普发现金。

向全民普发6000元现金预计于农历年后发放,这是继先前2次发放振兴三倍券(3000元)及振兴五倍券(5000元)后,蔡英文政府再次对全国人民发放红包,有别于前面2次是发放消费券,这次是直接发现金。

吊诡的是,在行政院公布普发现金之前,总统蔡英文早在112年的元旦文告中明白指出,对于111年全国税收超征4500亿元部分,政府会朝3个方向规划使用。除原本已编额度外,将额外以1000亿元拨补劳保及健保基金财务缺口,并同时挹注台电资源,进行电价补贴,并预留一定的财源以备不时之需,并且在财政许可范围内,适时研议全民共享的可行方案。

蔡总统也说,有人主张要皆大欢喜,将超征的这笔钱平均分给每一位国民,但在全球经济高度不确定的此刻,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要未雨绸缪,把宝贵的资源,优先协助高风险的国人与产业,来维持国家因应危机的韧性。这个决定不容易,但为了国家,我们必须这样做,也要请国人能够理解,并且支持。

蔡总统在元旦文告中已明白指出,超征的税收将朝不普发现金为主。但究竟是经过了执政团队什么样的内部角力,才会迫使这个政策大转弯,从一开始的可能发放、到发放5000元直到最后由苏贞昌拍板发放6000元,可以从几个面向来看。

首先,政府发放红包很难不想像是为了消弥民众对于蔡苏体制下施政的不满,继去年9合1大选民进党的大败,到今年初《TVBS民调中心》最新公布的结果,蔡英文总统满意度为36%,不满意度为50%;行政院长苏贞昌满意度33%,为上任四年以来最低点,不满意度更超过半数达54%,在在显示出民众对于蔡英文「抗中保台」、「延长兵役」及「防疫不力」等政策上的不信任。

其次是,自去年9合1大选民进党大败后,行政院长苏贞昌在第一时间即向总统请辞不成,获得慰留,但朝野之间要求内阁改组的声浪始终不断,即便民进党代理主席陈其迈公开力挺苏内阁,还是无法阻挡社会持续要求苏贞昌下台的意见,但目前看来苏贞昌还在眷恋权位,试图透过超征税收、政府经济成长及全民普发红包收买人心的假象,拉擡自身声势、试图力挽狂澜保住阁揆大位。

最后,面对最近台南市议长的贿选风波及新竹市前市长林智坚的论文门及新竹市立棒球场弊案,民进党政府不得不另辟战场来转移社会大众的焦点,用发放现金这种最民粹、乡愿的方式来迎合大众,借此试图赢回民心,取得社会民众的认同。

事实上,「税收超征」指的是,政府税收实征数超过预算数金额,但这并不代表财政有盈余,很多人误以为「超征」就是政府「多收」纳税人的钱,但其实「超征」的意义是实际征得的税收比原先财政部预估的金额还要高而已。

综观我国近10年来,中央政府税课收入有6年实际数大于预估数,这就代表我国经济发展持续成长吗?据国发会于111年12月发布的最新景气灯号,受全球经济降温,以及出口成长走弱、批发业营业额衰退影响,111年11月景气对策信号综合判断分数为12分,较10月一口气重跌6分,灯号也从代表景气趋缓的黄蓝灯,落入代表景气低迷的蓝灯,这很清楚表示,我国111年的超征与经济成长并无实质的正相关。

超征的原因可分为两点,第一是财政部对于税收预估方法的落后:政府对于税课收入的预估,多半是用预估税收额,搭配对经济的客观预测与过去经验加以调整所产生,但它并没有透过严谨的「计量模型去估算」,目前仅能算是人为的估算,没有总体计量模型,也没有较为科学的预估流程。

另外,就是主要机关预估的心态上本身就偏向保守:财政部多以保守的心态预估税收,以避免后续景气一旦出问题,实际税收进不来,造成短征。当然预测的失准,超征的数额过高,也代表着某方面的政府失灵。

根据财政部统计至111年底,我国国债高达5兆6998亿元,平均每位国民负担债务24.7万元,因此政府对于超征应该做更通盘性的检讨,若不将超征税收用于偿还国债的话,更应该转作其他补贴之用,不应用于普发现金,况且超征税收来源大多仅来自「证交税、营所税与营业税」,政府更应审慎考量财政支出用途。

我国的少子化已成为国安危机,111年又因为民众想生虎宝宝的意愿较低,据国发会预估111年新生儿总数约为13.5万人(12月出生的尚未进入统计),较110年少了1.5万人。摒除虎年生肖因素,我国因为低薪高房价的问题,年轻人不婚不生,生育率恐持续下降。若是利用超征的税收,一部分用于生育补助津贴,或是促成0-6岁国家养,让年轻人更愿意生育,或许比向全民普发现金更为恰当。

(作者为国立联合大学助理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