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2万公里找资源! 「海洋六号」240天远洋科考启程

▲在广州东江海洋地质专用码头,「海洋六号」科考船驶离码头。(图/翻摄自新华网,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在26日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启航,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7年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和中国大洋41B航次科学考察任务,在太平洋开展资源环境生物等调查。本航次也将首次为来自迦纳墨西哥等国的青年科学家提供国际培训,促进世界深海事业的共同发展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表示,「此次跨年度调查航次任务繁重,整个航次历时240天,预计航程约22000公里,计划2018年2月返回广州。」他也介绍,「2017年深海地质航次共有3个航段,本航次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深海地质调查,为进一步了解西太平洋区域地质概况以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基础资料。」

「海洋六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型科学考察船长约106公尺,满载排水量达到4650吨,2009年正式交付使用。「海洋六号」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主,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艘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从2011年开始已完成了6个大洋航次和4个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和一个南极航次的调查任务,成为中国大洋航次调查的排头兵

▼在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船员给「海洋六号」解开缆绳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广海局总工程师何高文表示,「本航次调查区域受天气影响较大、航次时间长。」西太平洋是台风发源地海况不佳会直接影响调查区,造成进度延误;本航次时间预计240天,是一个跨年度的航次,对人员身心状态是个考验。经过前期将近1个多月的备航工作,终于完成了3次南海设备海试以及相关设备的准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14个单位将参加本航次,参航人员约218人,也是「海洋六号」执行大洋科考人员最多和参航单位最多的一次。此次远洋科考,「海洋六号」将利用先进的调查设备,开展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底摄像、温盐深测量、锚系观测、生物分层拖网重力测量等调查。

近年来「海洋六号」在大洋及深海地质调查方面成果颇丰,在太平洋国际海域开展了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深海沉积物稀土等资源调查,圈定了成矿有利区;开展了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在多金属结核矿区和富钴结壳矿区,开展回波勘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勘查效率;开展了合同区环境生物调查,完成了富钴结壳合同区综合环境生物调查,为富钴结壳合同区环境基线提供了基础资料。

自1986年以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实施完成了16个航次的中国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和4个航次的深海地质航次,并分别于1990—1991年和2016—2017年间两次开展南极南大洋科学考察航次任务。此次远洋科考对于中国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增强资源的战略储备和推进中国深海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海洋六号」上的科考人员跟围观民众挥别,踏上海洋调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