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月插管3次 「脖子划一刀」竟让他3天就下床

台北荣总胸枪重症加护室A护理长廖淑贞拿着气管内管与气切套管。(图/记者严云岑摄)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71岁的吴伯伯呼吸衰竭,一个月内经历了3次拔管及再插管,由新竹转至台北荣总胸腔重症加护室接受呼吸器脱离训练,但医护团队考量病患高血压心脏病,加上前几次拔管后均出现体内二氧化碳蓄积情形建议先做气切,减少呼吸阻力,术后恢复良好,不仅成功脱离呼吸器,还可以装上发生阀顺利说话进食,让吴伯伯女儿感慨,「真的该早一点切。」

台北荣总胸枪重症家护事A护理长廖淑贞表示,时至今日,许多病患与家属仍「闻气切色变」,有些人是担心手术风险,有些人更担心做了气切后不能说话、不能吃饭甚至无法全尸拒绝,但上述情况只要经过完善术前评估与术后伤口照顾,就可避免;而气切留下来的孔洞,在拔管3~5天就可愈合,若患者不幸往生,医师也会帮忙修补。

廖淑贞表示,一般人说的「插管」可分为气管内管与气切套管,前者管长约30公分管径珍珠奶茶的吸管一样粗,需顺着口腔进气管,长期黏贴胶布不仅容易造成嘴部伤口感染、溃烂,口水无法吞咽也是增加感染的主要原因

▲长期插气管内管可能会导致喉咙痛、脸不、口腔破皮症状。(图/记者严云岑摄)

气切套管管长仅5至8公分,只要在气管割开一小道伤口即可放置,手术约10至20分钟可完成,患者可免去口腔与喉咙长期受异物摩擦之苦,术后也能吞口水、以唇型表达意识,脱离呼吸器时间也从18.6天缩短为14天,对于需要长期插管的患者而言,利多于弊。

吴伯伯女儿表示,一开始听到父亲要气切,家人都无法接受,但经过护理团队的说明,3天后终于签下手术同意书,没想到原本张开嘴巴都无法的父亲,3天后就可下床,一周后成功脱离呼吸器,还可下床踩脚踏车,就连原本困难重重的「抽痰」,也变得顺利许多。

吴先生女儿分享父亲气切后恢复情形。(图/记者严云岑摄)

廖淑贞提到,气管内管插管患者咳嗽不易,肺部的痰只能用「抽」的,2个小时就要以拍痰的方式抽痰,让患者十分痛苦,且因痰卡得很深,每次都无法完全清干净,患者反复感染,反而会加速疾病恶化。

气切患者因为管子短,病患有咳嗽的能力,吴伯伯在接受气切后,只要稍微用力,就能将痰咳出,家属只需从管口擦拭即可,在照顾过程中也较不麻烦。

不过,并非所有病患都适合气切。廖淑贞表示,如果只是临时外伤需要机械呼吸辅助,或者简单手术需要麻醉者,仅需插气管内管即可。年纪大、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问题,且1至2周后呼吸器脱离指数(RSBI)大于105者,才需要考虑进行气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