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弋丰/年轻人该学习黄花岗精神?先复习历史吧!

▲329的由来,是因国民党认为黄花岗烈士事迹更胜54运动,所以定此日为青年节。图为黄花岗72烈士墓(图/记者张一中摄)

文/蓝弋丰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抱怨现在年轻人都只记得228,却不记得329。所谓的329,指的是孙文在清末辛亥年最后一次的起义,也就是黄花岗之役。事实上此役发生的时间是4月27日,但旧历上为3月29日,所以成了329。即便前国民党立委赵丽云曾要求将之「正名」为427,不过,洪秀柱仍强调329,显然她自己也不记得黄花岗之役了。

老实说,洪秀柱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若大家成天提起黄花岗之役,我想最该忘记的,应该是国民党自己。不过既然党主席都这样要求了,那咱们就来复习一下黄花岗之役的前因后果。

要说黄花岗,得先从「红花岗」说起。话说,1911年4月8日,孙文策画黄花岗起义的同时,同盟会成员温生才突然在起义前夕脑袋发热,进行一起「孤狼式」的恐怖攻击暗杀活动。他埋伏在茶馆,准备暗杀广东舰队的水师提督李准,这个暗杀时机可说是相当无脑,暗杀对象也让人昏倒。

怎么说呢?中国大陆现正为了南海主权费尽思量,动用大批资源填海造岛、布置军事。其实清末时期,李准已率舰巡查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宣示主权,并着有《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现今更成了中国大陆频频拿来伸张主权的历史证物。为纪念李准的功绩,今日的南沙群岛还有以他命名的李准滩。另外,就在辛亥年稍晚的武昌起义中,以往镇压革命最卖力的李准,竟因支持广东独立脱离清廷,成了广东响应的重要人物,更率部迎接胡汉民前往广州就任都督。如果温生才真把李准暗杀了,不仅杀了国之功臣,搞不好还抹杀了民国后国民党在广东的立足之地。

然温生才并非单一案件。清末革命党暗杀的对象,往往是对国家有贡献的官员,而非贪官污吏,因为他们认为,杀掉好的官员、留下坏官员对革命才更有利,至于对国家和百姓更不利的那些官儿,他们才不管。总之,温生才趁仪仗队伍靠近时拿枪胡乱开,结果没打死李准倒误杀了广州将军孚琦,于是被捕处决。他自己死了也就算了,但这起案件却导致广州戒严,让整个黄花岗起义计划陷入先天不良的危机。有这种朋友,谁还需要敌人?就算后来,温生才仍被「封」为「红花岗四烈士」之一。

▲红花岗四烈士墓位于广州,这四烈士是指:温生才、林冠慈、钟明光和陈敬岳。(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而孙文的黄花岗起义计划,一如往常「十分浪漫」。他认定,广州新军一定会倒戈(其实完全没有),于是洋洋洒洒列出十路大军,预计攻占广州后再分两路:一路挺进湖南、一路进入江西,最后会师南京挥兵北伐……这个异想天开的发梦计划来到黄兴手中,总算变得务实些。他改以兵分四路仅攻广州,即使如此,仍发生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最后一败涂地。因为四路当中姚雨平所率领的这一路没有枪械根本无法出发,而另外两路最后也没有会合,整晚,仅黄兴这一路共120人真的有在作战,遂成了一起自杀的「恐怖攻击」。

来到两广督署,击溃督署卫队后的黄兴,发现总督早就转移阵地,于是他放火后从东门杀出,没想到一头撞上赶来平乱的李准亲兵大队,双方人马展开激战,黄兴最后虽突围而出,但右手中弹、打伤二指,只好截肢。而黄兴不顾人数所剩不多,竟决定再兵分三路:派一路接应新军(但新军根本不为所动),再派另一路攻占督练公所(这路的革命志士最后被包围,突围时多人被捕),而黄兴自己则率领10人和巡防营接应。没想到碰上巡防营时,黄兴竟下令攻击对方,成了一场自相残杀的混战。最后,黄兴所率领的10个人在这场混战中死的死、逃的逃,仅剩黄兴一人躲入民宅变装后溜走,也因此当赵声与胡汉民抵达要与黄兴会合时,发现他已败逃,两人只好不战而走。

至此,整个黄花岗起义就这么毫无意义的失败了,且仅换来孙文的一句:「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孙文很擅长往自己脸上贴金,他认为这次愚蠢的失败,还是有精神上的胜利,更因为黄花岗之役的惨烈牺牲,让「人心乃大兴奋」,才能促成武昌起义,所以,黄花岗之役跟武昌一样有价值!

「人心乃大兴奋」?真是胡诌一通。黄花岗惨败后,孙文的手下大将赵声因忧愤成疾去世,胡汉民则避不出户,而心灰意冷、觉得大势已去的黄兴,甚至想当自杀炸弹客一死了之。就连身为孙文的左右手汪精卫都认为组织即将瓦解,选择到北京当自杀炸弹客刺杀摄政王载沣,可没想到连这都做不好,最后失风被捕。这是孙文爱将们的下场,一点都看不出有「满满的大兴奋」。

而孙文呢?他自己则溜回美国,却面临一堆华侨向他讨债。他先前发行「革命股券」,又把各地致公堂会所抵押给银行,好不容易才筹到黄花岗起义的款项,现在全部泡汤,他只能一边躲债、一边想办法重新筹款。

▲竖立在湖南长沙黄兴南路步行街上的铜像,是为了纪念黄花岗之役有功的「八指将军」黄兴。(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至于武昌起义又是如何促成的?这恐怕和黄花岗起义一样纯属阿Q

武昌起义后,黄兴赶往武昌协助黎元洪,并担任战时总司令。他在都督府广场,向现场约400多位的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和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的学生演讲完后举手敬礼,所有人看见他仅剩的三根手指全都感到疑惑。那时没有电视转播也没有网路直播,甚至连全国性报纸都没有(就算有报纸当时全中国大多数人是文盲),这群听讲者虽都是知识青年,却连黄兴为何少了手指都不晓得,那就更不用说一般人怎会知道了。所以,黄花岗起义不可能对他们产生任何影响力,因为,他们根本不知情。

其实,武昌起义的真正成因,孙文曾在《建国方略》之一、《孙文学说》第八章中诚实道出:「乃此小部分以机关破坏而自危,决冒险以图功,成败在所不计,初不意一击于中也。」辛亥年,黄花岗起义惨败的同一年,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人于1911年7月组织中部同盟会,另立党中央。于此之前,孙文已和东京同盟会总部互不往来,同盟会至此已分为三部,彼此不相隶属。1911年9月14日,华中革命组织共进社文学社召开第三次合作会议,会上两个团体彼此谦让起义领导人,于是居正建议邀请中部同盟会的宋教仁、谭人凤等人来武汉主持,这就是所谓的「同盟会会员谭人凤促成两会合并」。

两会合并后,受到四川保路运动的鼓舞,武昌起义于9月24日集会,并计划于10月6日中秋节起义。就在当天晚上,共进会成员、新军士兵孟华臣为欢送同僚退伍,饮酒作乐后竟演变成抢军械、砸营部,于是,湖广总督瑞澂下令中秋节不得放假且全城戒严,使得武昌起义无法在中秋节执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先前提到,汪精卫抢当自杀炸弹客却失败收场,当初他北上经过汉口时,留了一小部分的炸药在汉口的俄国租界。10月9日晚上,孙武想用来做几个炸弹,没想到却意外引爆,爆炸声响吸引俄国租界的警察前来关切,使其意外破获革命基地,并搜到革命党人名册与起义文告,这也让瑞澂立即下令关闭城门,搜捕革命党人。当时全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文学社社长蒋翊武决定发动紧急起义,但还没来得及动员,文学社总部就先被破获,虽蒋翊武勉强逃脱,但干部约30几人被捕。至此,文学社、共进会高层几乎全数被逮,而他们计划中的武昌起义也跟着一败涂地。

事实上瑞澂这时犯下一个大错,促使武昌起义成功。他在10月10日白天公开处决3名革命干部本想立威,却让所有革命党名册上的士兵人人自危,担心瑞澂会一网打尽,迫不得已下当晚只好匆促发动「绝望的兵变」,而这也就是孙文所说的「小部分以机关破坏而自危,决冒险以图功」的孤注一掷。本没想到武昌起义会成功,因为「成败在所不计」,可却「成于意外」。

▲孙文立像,位于武汉纪念武昌起义的「首义广场」。背后是武昌起义次日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上述种种,国民党自己应该最清楚。但随着孙文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的自欺欺人,加上1943年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为了跟当时中共所纪念的54青年节分庭抗礼,所以认定黄花岗之役的惨败其实是「精神胜利」,更胜过五四运动,于是把青年节定为329。1948年,蒋介石更进一步公布329为革命先烈纪念日与中华民国春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则在1949年,将青年节定于54。

此外,国民党还把《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收进国文课本中,逼迫台湾人通通都要看孙文的脸上贴金,至于黄花岗的真正过程是什么,那就「说好不提」了。所以,要谈年轻人怎都忘了黄花岗之役?恐怕洪秀柱得先问问国民党究竟怎么编造「党版历史」的。

说起来,或许洪秀柱的感叹也有点道理。回想让国民党政权动摇的关键:318太阳花学运,若当时的青年通通具有「黄花岗精神」,先学习温生才攻击日后的盟友,让政府有所警觉,然后「四路响应,一路到场」,而且不只攻占行政院,同样胡乱分兵成好几路挺进,还跟自己人打起来,若是这样的话,国民党应仍政权在握吧!

黄花岗起义,怎么看都是经典的负面教材,当中犯下任何一个错误都足以造成失败,更别说最后全部错误都犯了。然现今在野的国民党,却想努力学习黄花岗精神,若真如此,也只有祝福他们了。

好文推荐

蓝弋丰/罗根不只在电影里,也在台湾

蓝弋丰/放生=买赎罪?

蓝弋丰/认清吧!勤,只会更拙

蓝弋丰/50博士派矽谷Vs.清末五大臣出洋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蓝弋丰,台大医学系毕业,现任科技新报数位内容行销总监。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