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重振市场信心

文/洪宝山(理财周刊发行人)

投资市场纷纷扰扰,利多利空因素夹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月二十一日公布几项利空,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企业财报获利增长放缓,以及美国政府持续关门、美方向加拿大申请引渡华为财务长孟晚舟等,让一月二十二日美股道琼大跌三○一.八七点,连带影响台股一月二十三日失守九九○○,收在九八四六点,总成交金额仅六五二.五四亿元。

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必须多方着手。台湾金融业最高主管机关金管会主委顾立雄上任后,深知担负重责大任,既要协助金融业发展创新科技,又要以金融资金支援实体产业发展,兼顾金融市场的安定与安全。

台股成交量低,如何吸引资金投入?顾立雄曾说过,寿险业仍有极大加码台股的法定空间台湾人爱买保险,二○一七年商业寿险(人寿保险年金险)投保率二四六.○四%,等于每个人手上都有两张以上保单,寿险业者收了保户这么多钱,放到哪去呢?当然是放在更能赚钱的地方利率必须高于他要付给保户的利率,因此,在国内低利率环境下,资金外流就成了必然现象

根据统计,国内保险业有二十兆元资产,有高达七成是投资海外。但因为近两年汇率震荡剧烈,避险成本比以往高出许多,根据金管会统计,台湾寿险公司去年前十一月汇兑成本就高达二○○八亿,创历史新高纪录

高获利伴随高风险,寿险业者曾呼吁政府要放手让资金投资海外,赚取较高利息。言犹在耳,去年底却传出寿险业汇损逾两千亿的大黑洞。相对于国外寿险业,台湾寿险业投资海外比率高居全球第一,投资台股比例却不高。

台湾资本市场近年成交量一直低迷,内资对台股没信心应该是症结,连政府基金委外代操都只是短线思维,去年高档出脱被动元件矽晶圆还大剌剌宣传绩效,如此打击市场信心的作为,如何能让寿险资金放心留在台湾投资?

振兴与健全资本市场,不是只拚站稳万点荣景,也不要带头赚价差,而是应大力推广长期投资,赚股息迎成长赚趋势财。这样才能与金管会要寿险业多投资台股的政策相呼应,也才能重振国人对台湾资本市场的信心,有信心,市场才会旺,大家才能赚到钱。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96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