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飙涨惹民怨

▲▼阿美族花莲石梯坪海稻米(图/吴亚樊提供)

李武忠

稻米为国人主要食粮,每年用于稻米生产耕地面积达24-26万公顷,产量在150-180万公吨之间,稻作总产值为397.5亿元新台币稻农户数也占总农户数的40%以上,使得稻农成为台湾农业主体。一直以来政府为稳定稻农收入、市场价格以及确保粮食生产,实施稻谷保价收购(分计划收购、辅导收购及余粮收购 ),该措施每年花费国库达百亿元新台币,对稳定市售米价国内物价有相当大的帮助。

然而自从混米事件后国内米价竟连续飙涨数个月,农粮署虽释出公粮,米价却不降反涨,常用稉种蓬莱米售价已飙破每公斤41元(粮商标价每公斤在32.01~32.5元),达历史同期新高。尽管政府部门表示系因去年稻作遭受病虫害以及风灾影响导致产量减少,生产成本相对提高所致,消费者仍抱怨声四起,政府应提出具体受损数字降低不肖商人借机炒作空间。正常情况下市售稻米价格高低主要和供应量多寡以及品质高低有关。在供应量方面,官方和粮商虽宣称系因去年一二期稻米收成减少导致价扬,问题是去年农政机关大力推动休耕地活化计划,单单一期新增稻作面积达8千多公顷,增产5万多公吨稻米,还有每年向国外进口14 万多吨糙米,即便遭受病虫害及风灾影响应该没有供应不足的现象;更何况现有国内库存稻米数量较往年高出甚多(超过80万公吨),此部分政府拥有主控权(外界戏称政府为最大粮商)可以机动释出公粮来稳定米价,不应该造成米价大幅波动。特别是去年生产的稻谷农民多数已出清,此时提高稻米售价究竟谁获利,政府相关单位有必要查清楚给民众一个交待。

另据粮商称高售价系因为政府订定公粮标售底价过高(稉种糙米每公斤32元)所致。对此农委会对外指出上周标售属去年一期作新米采低温桶仓储存米质好,因此底价才提高,这样的说法恐很难让外界信服。事实上,稻米品质优劣主要与使用品种、土质、管理技术、仓储等有关而去年一期新米品质是否较前年同期稻米优,政府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证据也未对外说明提高公粮标售底价的依据来让民众释疑,难怪外界会对政府和粮商的关系有不当的联想。

稻米属安全战略物资,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转变国人对米食需求降低,但是考量气候变迁以及粮食安全,维持足够的稻米产量仍有其必要性,因此为维护稻农生计以及提高务农意愿,仍然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性扶持和补助;只是目前政府所实施的稻谷保价收购方式并不符合现行世界贸易组织(W TO )规范需列入削减,主管机关对此应该积极因应,可以参考美日欧盟等农业先进国家作法,改采取农业所得直接给付、所得安全稳定、实施农业灾害保险、友善环境生产及维护给付等措施,以免事到临头才强制要求农民配合,引发更大的农怨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