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常被误判!6大族群要高度警戒
卵巢癌常被比喻是「妇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隐形杀手」,常是来的突然、发现的太晚。此为女性接受妇科医师问诊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一名42岁的廖小姐,数年前与先生共同创业一同经营咖啡店,两人也早在结婚时达成为顶客族的共识。由于店内产品广受好评生意相当不错,还在前年新开了一家分店,事业有成也乐爱享受生活的她,在去年年初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发现自己的左侧卵巢有一颗子宫内膜异位瘤(俗称巧克力囊肿),大小约5公分,持续超音波和磁振造影追踪,发现在一年内竟快速增大至7公分。
巧克力囊肿虽为良性疾病,但同时也是具有潜在恶性风险的肿瘤疾病,加上增长速度快,廖小姐决定接受手术治疗,经病理检验后竟确认罹患卵巢癌,所幸发现得很早,并无扩散现象及侵犯到邻近的器官组织。
北投健康管理医院沈彦君主任医师表示,「卵巢癌」常被比喻是「妇科癌症中最可怕的隐形杀手」,常是来的突然、发现的太晚。卵巢位于骨盆腔深处及体积小,肿瘤在早期形成时不易被察觉,再加上初期几乎无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据统计,约75%的患者发现罹患卵巢癌时已经是第三期以上,即便有症状,也会容易因肿瘤的压迫或癌细胞剥落产生,如:肚子胀胀的、胀气、恶心、易饱足感、打嗝、频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变大等,常让人误以为是肠胃或泌尿道相关疾病,但此时卵巢癌的期别可能已发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
卵巢癌的早期预后与中晚期的存活率有极大的落差,第一期的卵巢癌五年存活率可达90%、第二期癌症已扩散至骨盆及其它器官五年存活率约70%、第三期存活率骤降至39%、到了第四期癌症可能已转移到肝、肺、腹膜或骨头,五年存活率仅余17%。
沈彦君提醒,以往卵巢癌好发于更年期后女性,但随着晚婚、晚生子的人或不生育的趋势增多,都有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建议超过4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应定期安排妇科检查与骨盆腔检查,高危险族群可提早至30岁每半年至一年安排定期检查。
以下几项危险因素,检视自己是否已成为卵巢癌的危险族群:
1、35岁以后生子、未曾怀孕或不孕的女性:荷尔蒙及排卵因素可能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2、初经来的早(12岁前)或停经较晚(55岁后)的女性:初经太早或停经太晚的族群,卵巢在一生中的活动时间较长、排卵次数较与一般人多,也会增加罹患卵巢癌的危险性。
3、家族史:家族中(母亲、姐妹)有乳癌或是卵巢癌病史,罹患卵巢癌机率也会增高;一般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机率约1.4%,若有家族史的族群机率则会上升到3~5%。
4、肥胖:BMI指数>30的女性。尤其是喜爱吃高油脂的族群,易造成体内脂肪过度堆积,容易诱发乳癌及卵巢癌。
5、停经后荷尔蒙补充:荷尔蒙的补充剂量及长时间的补充,雌激素过度刺激也会相对增加风险。
6、子宫内膜异位瘤患者(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异位瘤的女性,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是一般妇女的2至3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