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高教资源「患寡又患不均」 教改团体呼吁逐年宽列经费

教育改革联合阵线认为台湾高等教育资源患寡又患不均。(图/记者季相儒摄)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教育改革联合阵线今(5日)举行记者会抗议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认为台湾教育资源分配过去一直是黑箱作业,高等教育资源不但因组织扩张而稀释,忧心台湾高等教育面临廉价办学困境,呼吁政府逐年宽列经费,并检讨高教经费分配机制,以减少公、私立大学分配不均造成的教育反重分配问题

教改阵线指出,目前教育经费分配的方式为二成经费系依学校规模核给,其余八成依计划内容审查结果决定。二成经费以学校的学生数与教师数计算,以各校学生数与教师数分别各占7成及3成的比例核算;另外八成则由竞争型计划决定,透过竞争型计划来决定经费的多寡,目的是避免齐头式的经费分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但是高达八成的竞争型预算能否奖优汰劣?还是众家门神主导的分赃政治?」教改阵线针对国发会释出的资料指出,台湾教育资源的分配在公、私立,大学以及技职之间极度不均,从经费分配结果来分析,发现高等教育廉价办学,经费不足在OECD国家敬陪末座,由于高等教育大幅扩张,私人投入兴学资源不足,如果以每生平均每生使用教育经费占平均每人国内生产毛额比率来检视,台湾学生平均所享有的高等教育在OECD国家敬陪末座,只有26.33%,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39.56%,显示台湾高等教育廉价办学的困境。

教改阵线也说明,2017年公立大学平均每位学生可以获得的资源为公立技职的1.3倍,私立大学的6.6倍,私立技职的9.6倍;而2014年公立大学每位学生可分到的教育资源是私立技职的5.7倍,公立大学与私立技职学生可以获得的国家经费补助差距正在扩大中,显示资源分配越来越不利特定私立技职的学生。

▲教育改革联合阵线呼吁教育部应即刻检讨经费分配机制,建立符合民主审议的经费分配原则等。(图/记者崔至云摄)

另外,教改阵线说,少数私立大学获得国家补助优于公立学校,公、私立大学制度混淆;私立大学内部所获的补助差距可以达七倍,爆发招生弊端、有招生危机的学校领得更多。教育经费用以支持特定私校、爆发弊端的学校,不得不令人怀疑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教育界门神群魔乱舞,使得台湾教育资源分配扭曲变型

针对不合理的教育经费分配,教改阵线要求:

1. 逐年宽列教育经费,以达到OECD国家标准目标

2. 教育部即刻检讨高等教育经费分配的机制,建立符合民主审议的经费分配原则。

3.建立合理的经费成效检核机制,追踪竞争型计划的成效。

4.加强对于违法私校的监督管理,并减少补助,强制退场

5.建立以学生为补助对象原则,降低竞争型计划比例,减少公、私立大学分配不均所造成的教育反重分配问题。

对此,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朱俊彰回应,教育部给私校的经费分两种:依学生人数给「补助款」,占3成到3成5;依办学绩效给「奖助款」,占6成5到7成。被教育部列为专案辅导的学校,因为还是有学生,所以只有学生补助款,假设教育部给某私校50万,但该校只剩10个学生,每生经费就有5万,听起来很多,但是以这种计算方式来看高教分配原则「就好笑了」,本来就有盲点,完全是错误的理解。

朱俊彰表示,台湾整体高教经费占我国GDP1.4%,跟日本德国法国相近,但台湾粗在学率高,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拉低每生平均经费。但他强调,近5年来高教经费一直在成长,108年已突破新台币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