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口干、嘴破、鼻子痒 原来都是「它」在搞鬼
文、图/退休好幸福
经过了炎炎夏日,紧接而来的是微凉秋天,气温虽然降低了,但身体却一直感受到缺水般的不舒适感,且还伴随着便秘、皮肤干燥、口角发炎、干咳等情形发生,事实上,这正是中医所说的「秋燥」。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昆明院区中医科主治医师谢明宪说明,若以中医观点说明秋燥,可以细分为「温燥」与「凉燥」。
会有此节气病症,是因为初秋时,天气渐渐转凉,但夏天的炎热尚未完全消除,只是潮湿的情形减缓,在干燥又高温的气候中,影响人体,造成外感「温燥」;反之,进入深秋后,天气越来越冷,则为「凉燥」。这也是中医所谓的「外感六淫」之说,简单来说就是气候中「风、寒、暑、湿、燥、火」的变化,一旦超出人体负荷范围,就很容易生病。相对于外感的「温燥」及「凉燥」,干燥的天气都会影响人体造成「内燥」,也会会使人体内外有缺水的情形,这也是秋天时才会出现的特有征状。谢明宪解释,秋燥是一种温病,也就是西医中常见的秋季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而这种「秋天急性外感热病」,会呈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干咳、痰少,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嘴角发炎、鼻子干、便秘等一系列干燥表现的症状。
想要让身体顺应节气、感到舒适,谢明宪建议可在饮食上先做调整。例如食用水梨(炖煮后再食用)、甘蔗、荸荠、枇杷、白木耳、百合等柔润食材,增加体内水分、润泽体质。但因天候转凉,在选用润养食材切记不能过于寒凉,例如西瓜,反而容易如腹泻等寒化症状。更多健康讯息,请上《退休好幸福》//www.retire.tw/health-list.php小心入口!食物中的隐性危机
每20分钟做一次,化解身体的「燥」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