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不得回家的路 医生:失智症前兆

洪炜斌医师建议,提早给予这些早期失智症长者预防性的治疗介入,安排认知功能复健,才能有效延缓退化。(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75岁李老先生平日身体硬朗,生活都靠自己打理,有天要到杂货店买个烟,他骑着摩托车家中出发,杂货店离家仅5分钟路程,他居然找不到杂货店在哪里,从北区一直骑到西港七股一带,直到巡逻员警发现他似乎找不到路,加上骑车过久有轻微脱水现象,才联络家属领回,卫生福利部台南医院神经科医师洪炜斌指出认不得回家的路,是失智症前兆

洪炜斌医师指出随着医疗科技的发达,人类寿命延长,许多健康的高龄长者都能维持自我生活能力。神经退化疾病也因生命延长而越来越盛行,初老症状像是「刚刚讲的事情马上忘记、时常讲过去的事情」、出门时忘记带钥匙、忘了自己的随身物品等。近年来,时有听闻许多迷路的长者不知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甚至有憾事发生。这些长者很有可能是因为罹患失智症,导致他们走失。

认路的功能属于人类高等认知功能其中之一。人因为有完整的认路功能,因此不会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就算到了不熟悉的地方,也能够发展出找路的策略,找到正确方向并到达目的地。重要的脑部认路构造包括海马回、后顶叶、后扣带回皮质等,这些构造协助人类建立空间概念,让我们能够辨识合宜的路标,了解起点目标距离,选择合适的路径,最后准确到达目的地,使得我们不会迷路。科学家约翰欧基夫、梅─布瑞特.莫瑟与爱德华.莫瑟,就是发现人类脑部定位系统而在2014年获颁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失智症的长者由于脑部神经细胞的死亡,造成认路构造的脑回萎缩,因而在认路的功能产生缺陷,导致无法正确的辨识路标、无法准确判断距离远近,因而造成迷路。迷路对长者当下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生理上的负荷(例如:脱水、跌倒、车祸失温等),若没有及时发现,严重时还会有生命危险;对家属来说则有强烈的心理压力、照护上的负荷;对于社会而言则会付出许多社会成本,需要透过各种管道来协助寻找走失长者。

洪炜斌医师说建构一个友善失智症的社会实为刻不容缓。目前大多数民众都已经对失智症有初步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开始让民众知道某些特殊的认知行为症状,很有可能也是失智症的早期表现,提升大众的认知,才能够帮助更多早期失智症的长者。

洪炜斌医师建议请家属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帮忙准备联系卡片爱心手链、GPS个人定位器等,社区达成守望相助,商家或是民众发现有疑似走失的社区长辈,可以尽早通知家属或通报警方,给予合适协助,防止后续遗憾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