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危机】薛承泰/少子高龄化会让台湾走向「自然亡」吗?
【少子化是台湾社会必然趋势,也是迫在眉睫的重大危机!《云论》本周邀请多位专家学者深入解析,带您了解当今人口状况、放眼未来。】
台湾生育率(平均每位妇女生育量)下降不是最近开始,1951年达到7人的顶峰之后即逐年下降。2003年已降到1.23人,进入了「超低生育率门槛」(1.3人)也开始被联合国列为最低之列,一直到现在。
1950年代为高生育期带来庞大婴儿潮,约在1951至1966年间出生,平均每年超过40万。这批人目前占台湾总人口四分之一,正陆续步入老年。他们的幼年台湾处境最为艰难,从两岸的军事冲突、退出联合国、两次石油危机、中美断交等……;然而,政府也同时延长了义务教育9年、推行家庭计划、推动十大建设……等,不仅度过了难关而且还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经济奇迹─经济成长率快速且缩小贫富差距。
随着环境卫生改善,人们不再以多生子女来保障其未来,加上1967年开始家庭计划的实施,到1980年代生育率就降到2人左右。那时,台湾进入工业化,职业结构改变了,小家庭也纷纷出现。这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经历的人口转型,也就是从高生育高死亡阶段,高生育低死亡阶段,最后来到低生育低死亡阶段。每个国家人口转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欧洲许多国家在二次战后不久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并且持续到现在,中北欧国家在近30年来生育率大致维持在1.5至2.0人。
台湾生育率下降速度快
台湾同样经历这三个阶段,较特别的是,时间较欧洲为晚,但速度相对较快。1983年即降至人口替代水准(2.1人),可是维持并没有多久即继续下降,尤其是1998年至2010年间的急速下降令人惊讶,尽管当中有过几次金融危机不利于年轻人的婚育,可是其他亚洲国家也同样受到冲击,台湾生育率仍然降得较快!
2010年正好碰到金融海啸并且是虎年,曾创下总生育率0.9人的新低,以及出生数量不到17万的纪录。幸好当时政府已意识少子化危机,一些鼓励婚育措施陆续上路(如育婴假有6成薪、在家育儿津贴、扶养幼儿特别扣除额等),之后5年生育率回到1.2人,生育量达21万人。很不幸,近两年又双双下滑,蔡政府急着在原有措施上加码,可是眼看着结婚数持续下滑,离婚数却上升,今年生育量恐怕只有18万。
18万婴儿意味着,两年后幼儿园受托上限、6年后小学新生、12年后中学……,而18年后大学新生顶多13万人(以70%净在学率计算)。少子化对各级教育的冲击至为明显,接着是劳动力与纳税人口的减少,相对地老人越来越多,照顾与福利需求水涨船高。
台湾人口结构正快速转变,1956年18位小孩(15岁以下)才有一位老人(65岁或以上),去年老人与小孩一样多,2030年老人将是小孩的两倍,2060年老人将占总人口(约1850万人)的4成,小孩则只占1成!这样的推计,是假设没有战乱,没有大规模传然疾病,或大型天灾的发生的前提下。
保费能否支撑退休生活
2008年之前没有鼓励生育措施,乃因许多人具有人口高密度的迷思,以为鼓励生育会增加能源与土地的负荷;其实,再怎么鼓励,今后人口都不会增加,只能期待减缓人口结构的失衡。
晚婚与少生直接影响到生育,加上寿命继续延长,高龄化将是无法逆转的趋势!这个世纪出生的人,有一半的人可活到90岁,想想看,若他们30岁开始工作,65岁退休,缴了35年的保费,能支撑退休30年的生活吗?当前退休者,许多在20岁出头即开始工作,60岁退休,缴了近40年保费来支撑退休后约23年的生活,政府都说会破产,那未来呢?
晚婚与少生的背后当然和经济有关,年轻人起薪低也许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薪资的停滞,相对地,房价高也并非坏事,但关键在于节节攀高!过去的年轻人初次工作也都是低薪,也买不起房子,可是薪资不断往上调,速度超过了房价的涨幅,拥有一个家的愿望,即容易实现!
此外,对于婚姻家庭的价值是否被重视,也会影响年轻人的思维。近年来政府在重视多元家庭的同时,似乎在贬抑当下主流婚姻与家庭制度,这不是很奇怪吗?就连实施同婚已久的瑞典,他们在教育下一代时,仍然是强调一夫一妻的主流价值,但同时尊重与包容其他的多元型态。最后,领导人是否能给年轻人一个可以信赖且有希望的未来,更是影响到台湾是否会走向「自然亡」的关键。
少子化危机系列文章
【少子化危机】钟文荣/生、养不起的未来
【少子化危机】马凯/台湾已走到穷途末路了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薛承泰,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