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壮集-推理征文14年

「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最初的名称是「人狼城推理文学奖」,听来像是某个深居深山古堡的神秘富豪为谋杀派对设下的饵食,其实只是既晴、杜鹃窝人、冷言几个热血推理青年(当年)自行出资的奖项。「人狼城」一词取自日本作家二阶堂黎人的超长篇推理作品《恐怖的人狼城》,或许是当初发起人的偏好,我没有细问过,直到第六届奖项名称才改为「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

奖项从2003年举办至今已十四届,规则没太大改变:中文推理小说,字数限制一万五千字到三万字之间,最终入围的三到五篇作品会集结成册出版,并从中再选出一篇首奖作品,发给五十张不连号的新台币千元钞票。

这个奖项当然无法具备三大报文学奖的分量,知名度也未必及得上科幻界的「倪匡科幻奖」或武侠界的「温世仁武侠小说大奖」,但这个奖项确实为华文推理写作──特别是对新进创作者──建立一个作品曝光与意见交流的平台;特别在今天短篇推理平面发表机会渐稀之际,这个奖项至少让新进作者的作品被看见、被评论,更重要的是透过比赛,可以认识一些在日常生活圈子里罕难遇见的推理热爱人士,让你在创作的路上不至孤独至极,怀疑没有人爱你。

我参加了第二届比赛,落选后便未再参赛,反倒在第七届比赛时受邀担任初选评审,一路评了六年。按制度,每回比赛每位评审会分配到八到十篇作品,我个人则因好奇心使然,总尽量将所有投稿作品看完,并设法在我个人的部落格上对每篇作品发表短评。当初这样做没什么理由,大概是推理迷喜欢在部落格上发表心得的基因作祟而已(这是某位非推理迷告诉我的,我笑着承认好像有这么一回事),但这也开启了一道交流的窗口,我因此收到许多作者留言或信件的讨论,也因此交了些奇怪的朋友。

更有趣的是,由于华文推理还未定型,投稿作品反映的往往是台湾、乃至全球推理潮流的变化。1990年代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横扫台湾校园,将日本「新本格」的风潮更深且广地推向1970、80年代出生的台湾中学、大学生,因此早先几届征文奖的投搞作品便可以清楚看见《金田一》所留下的痕迹,几乎是非荒岛孤山不成书,无童谣传说不杀人,凶手还要有个酷炫的代号,例如「蔷薇骑士」或「黑暗里的咒术师」之类的。

高同质性的投稿风格在2010年后渐渐打破,东野圭吾与宫部美幸作品开始发挥影响,解谜过程不再只是侦探拿着放大镜在犯罪现场寻找线索,更多是透过对话串起人情事理碎片;《马修.史卡德》系列的流行也为投稿作品带来一些说话带刺、流连海产店(替代美国场景常出现的酒吧)的中年私家侦探;热门影集《CSI犯罪现场》、《新世纪福尔摩斯》的影子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在来稿的故事中。

我常说,台湾大众文学研究者或许可以考虑就「台湾推理作家协会征文奖」十几年来的投稿作品做有系统的研究,约莫五百多篇的作品具代表性,或可从中一窥近十年推理潮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