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四壮集-养蚕
至今我还忘不了,蚕宝宝软绵绵、变色发黑的样子。我以桑叶拨弄牠的身体,想确认牠是否还活着。牠动也不动,任我拨弄。记得同学说:「如果蚕生病、死掉,一定得立即隔离、清理,否则蚕会死光光!」我慌慌张张拿筷子挟起蚕尸,将牠包在卫生纸里,丢入垃圾桶。丢下的瞬间,觉得自己好残忍。于是,又小心翼翼拾起那软烂灰黑的蚕尸,在阳台花盆里,慎重其事挖凿一个洞,将尸体埋葬。
养蚕初体验,不知道死亡如何发生,却要面对死亡。在另一个生命或许将随之消逝的惘惘威胁中,日日夜夜悬着心,看顾照料那些蠕动的小生命。
每当打开养蚕的盒子,都很担心又有蚕生病、死去。我是个迷信的养育者,相当忌讳有人在牠们附近说「死」字。我坚信贩售蚕宝宝的文具店老板所传授的秘诀:以纸盒饲养、严防蚂蚁、不能让蚕碰到水、桑叶要新鲜,仔细洗过后,一片片擦干、勤劳清理蚕大便……。因为害怕再把蚕养死,我戒慎恐惧,万般仔细。当时流传一种说法,绝对不能说一只蚕、两只蚕,这样会招致死神,把蚕数死。要以一仙、两仙敬称,才可确保蚕无病平安。
健康的蚕宝宝,不停地吃,不停地拉。在吃和拉之间长大。因此养蚕的基本功,便是不断地供应牠们桑叶,还要随时清理一颗颗如黑芝麻的粪便。
养蚕的孩子,天天烦恼着:怎么办,又快没桑叶了。阿嬷为了我的蚕,四处探听谁家种桑树。蚕吃得快、吃得急,用阿嬷的话说,根本是「无饱时」。养蚕的小学生多,桑叶热门抢手、不耐储放,三天两头登门向人讨叶子,难免不好意思。
卖蚕的文具店,也卖桑叶。一小包十几片叶子,要价十元,常常销售一空,有钱也买不到。
蚕怕蚂蚁咬。一旦被咬,必死无疑。我曾目睹整个盒子里爬满蚂蚁,好几仙蚕被咬死了,流出绿色的不明汁液。我鼓起勇气,拨开蚁群和桑叶,一一分辨蚕的死活。幸存下来,奄奄一息的蚕,要确实检查牠们身上是否黏附着小蚂蚁。绝不能轻忽任一只小蚂蚁的号召力。
乡下偏方多。阿嬷听邻家阿婆说,杜绝蚂蚁的方法,可以用脸盆盛一点水,把饲养盒放在水间。犹如护城河的概念,蚂蚁大军不会游泳,自然无法侵略盒内的蚕。阿婆年轻时在台北公馆一带养过蚕,她的话当然可信。我试着把蚕盒放入装水的脸盆内,果真吸引几只不自量力的笨蚁葬身水面。就在我洋洋得意防蚁妙方奏效时,悲剧发生了。我打翻了饲养盒,蚕宝宝掉到水里了。我赶紧抢救牠们,但为时已晚,文具店老板千叮咛万交代,蚕绝不能碰到一丁点水分,一旦碰了水,肯定活不了。
蚕宝宝埋在阳台上的花盆里。我以火柴棒标记每个掩埋处。在蚕终于吐丝结茧、羽化成蛾之前,我在花盆里插上好多火柴。我童年的养蚕史,其实是个悲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