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难国赔寒蝉效应 医师:出游尽量隐藏身分

山难国赔事件,开始出现多方讨论,感受最深的行业之一便是医师。(图/东森新闻

记者林冠瑜/台北报导

中山医学大学学生张博崴山难获国赔的判决结果,让许多以救援为任务的专业人员,陆续出现寒蝉效应。一名不愿具名的胡姓医师就在脸书分享,谈到过去不管在高铁还是飞机上,都遇过乘客需要医师协助,当时都会毫不犹豫上前,然而逐渐感受到台湾社会「充满奥客和究文化」,导致现在出游都会尽量「隐藏医师身分」。

胡医师特别谈到了,曾有次在飞机上遇见一位颞腭关节脱位(俗称落下巴)的病患,在尝试徒手复位后,由于患者非常疼痛,但机上又无适当的药品,因此拿出自己的随身安眠药与普拿疼止痛。然而就机上座舱长随后就拿出给他一张单子,说是「SOP」,他猜测可能是有用药航空公司怕有事后有责任因此要他签署像是「切结书」的文件,令他感觉不太舒服。

▼脸书有医师创立「坚决反对卫福部版本纠法草案」活动。(图/翻摄自脸书「坚决反对卫福部版本医纠法草案」活动)

文章最后提到,事情发生之后,「被太太念了」,因为成功的话,是「满足自己的英雄感」,若是结果不好,「就要负责」,可能还会演变成医疗纠纷,「成功无赏,打破要赔」。胡医师事后揶揄自己收到一个飞机模型,也被同事取笑,像是「为自己的曾经莽撞留下印记」,而自从山难判决出来后,「心意更加坚定。救人,不是义务。」

胡医师也曾在其他贴文中谈到,这些救援职业的专业人员并非忘记自己的「初衷」,而是「法律」对他们的「究责」,使这些原本抱持着尽力救人的专业人员感到心灰意冷,「救人如救火,水火无情,谁能保证结果?一但出手相救,万一结果不理想,我想,你得自己跟法官证明你没有摆烂,这样来一下,下回,你能不三思而行?人会有回避痛苦的本能,这种事件,即使最后还人清白,而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如果,曾经听闻经历这些案例后,当自己遇上了他人危难,还会奋不顾身?」

►►►传送第一手的新闻,锁定《ET即时》粉丝团就对了!

胡医师全文如下:

〈不要怪我冷漠〉

曾经出手救人,现在不敢了。数年前,有一次坐高铁,遇上广播:第7车厢,需要医疗人员。我热血沸腾冲过去,才知道第7是残障友善车厢,有人晕倒,判断是癫痫症发作,只让他侧躺,啥也没做。当时,天真得可爱。又有一次,飞机上广播,需要医疗人员。我又一时冲动,结果是一个金发小姐,脸红红,直喘气,我判断可能是酒精引起换气过度,将呕吐袋罩上,3分钟就安静了。这一次,也平安无事。

另有一次,长荣机上广播要找医疗人员,我又出动了,结果她是打呵欠太大,TMJ SUBLUXATION,尝试徒手复位,十分强直,对方疼痛,紧张喊很大声,机上所有人转头看我好戏,头皮真有点发麻,是飞机上耶。请空姐拿来急救医药箱,什么都没我要的,想出绝招,把自己自备吃jet lag的随身安眠药拿出来,与普拿疼一起敲碎,溶于50cc水中,记住,一定要配温开水,10分钟脱臼Out。

这次,状况来了,对方再三感谢,机组员接连过来道谢

过了一会,座舱长来了,我以为有升等商务舱或什么好康的!不料她用软中带硬的姿态,拿出一张单子,请我留资料,似乎像警方的报案三联单,要我留下名片,身份证字号,还说最好有执业执照,说是什么SOP,感觉很不舒服。

为何不同?心中比较了这几次经验,原来这次有用药。航空公司,大概怕旅客事后投诉,万一出事,想找人替死。

后来,被太太念了,她说,帮人,满足自己的英雄感,但因为你出手,变成有责任,结果不好,就要负责,就像医纠,成功无赏,打破要赔,你把我们家全赔进去,说不定都不够。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幼稚,不仅置自己于陷阱,也置家庭于险境

后来,收到一个飞机模型,如下图照片,成为被取笑的纪念,也为自己的曾经莽撞留下印记。因为,台湾的社会,充满了奥客文化与究责文化。

善良的人,已经濒绝。所以要挺身而出时………最好三思。现在,旅行中我不敢泄漏自己身分,遇上广播,我会望向太太的脸,什么也不做。自从,山难救援未果,被判决赔偿后,心意更加坚定。救人,不是义务。

莫忘初衷,是一种虚幻,留待用生命去体验人生的人,以一辈子的时间去验证。

有打过离婚官司的人,他们的初衷……都是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可以批评他们不守承诺,背离誓言。但婆娑世界,时过境迁,初衷,也许是当下真实,并非永远。

如果,今天有一个制度,法官误判会被究责,也的确有人被惩罚,这个人的初衷,还存在吗?请循其本,无因管理大陆法系民法中债法上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现行法律体系,就是如此,无因管理,就有债之发生。

旁观,没事。出手,有责。

救人如救火,水火无情,谁能保证结果?一但出手相救,万一结果不理想,我想,你得自己跟法官证明你没有摆烂,这样来一下,下回,你能不三思而行?人会有回避痛苦的本能,这种事件,即使最后还人清白,而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冗长的法律程序不利益,人不会回避吗?救人的初衷还忘不了吗?所谓理想,还要坚持吗?不必自欺欺人,如果,曾经听闻或经历这些案例后,当自己遇上了他人危难,还会奋不顾身?

法律人,被法律制约,脱离现实社会,而不自觉。

大法官何姆斯说,法律的生命,在经验,不在逻辑。不必跟我说什么紧急避难法理,请到法庭上,自己对法官说。当用理性的放大镜来事后究责,推至终极,理性的旁观者会事前逃离。感性的理想与莫忘初衷,请于法庭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