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一支iPhone移出中国的追踪之旅
文/黄靖萱、侯良儒在世界工厂分工逻辑逐渐被放弃的趋势下,面对被打碎的供应链,下个10年,「碎链」已成台商布局全球必须掌握的关键字。
8月,新的iPhone生产基地将在印度千庙古城诞生,让苹果不再只是Made in China。另一头,印尼这个连能停大船的码头都没有的小岛,却迎来苹果第二大代工商和硕设厂,这几场拓荒之旅,正在为台商未来10年的最大变数掀开序幕。
「(中国)这是地球上大规模制造业集结的最后一波,这个现象消失以后,分散式制造就会抬头。」和硕董事长童子贤说。
今年1月出刊的《经济学人》以Slowbalisation(慢速全球化)形容,全球化已经慢到如蜗牛,大家开始放弃世界工厂分工的逻辑,而要发展区域生产与经济。在此趋势下,「印度制造」、「美国制造」、「印尼制造」陆续崛起,大家都将自成一个制造体系。
对于品牌业而言,若能在地供货并非坏事,最终,这可缩短出货时间,更快满足客户。只是,大家势必得先经过一段,把供应链从中国撤出,重新打散到世界各地,再集结重塑的过程。
供应链被打碎了,这次,台商该不该出走,走去哪里,要怎么走?走错了,会否加速灭顶?大家几乎六神无主。
现实的是,时机不等人。「区域障碍会让Slowbalisation越演越烈。北美、欧洲及亚洲的供应链,会从紧密结合转为回归本土。」《经济学人》说。
去年9月,麦肯锡全球经济景气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将在一个或多个关键国家开展业务,以应对新的贸易政策。24%的公司,预计将扩大对在地供应链的投资,以应对关税障碍。
现在,还没有把握驾驭国际布局的台商,到底该怎么办才好?3条路,提供参考。
选择一:续留中国
台湾在这个经济体旁,仍能杠杆它GDP每年约6.6%的成长力道,「它具有大型市场规模,足够支撑其未来的发展,」《经济学人》说。
即便,未来,如越南、印度或孟加拉,试图透过劳力密集的制造业崛起,但中国已经很早就投入自动化科技,降低劳力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全球化放缓,非但不会遏制中国成长,反而会帮助中国更快的获取地区霸权。」
但若要留在中国,企业可从两个角度切入:
一,从外销转为内需。台商可以在地供货,提供品牌供应内销市场,这代表,你必须对当地市场更深更理解。
二,成为中国新制造的要角。
中国极力想要在高端制造业和美国竞争,但过去中国太过重视「应用」面,必须要将底层技术的空白补上,才能带动相关产业。
选择二:升级到非你不可
台积电与大立光,在这波碎链危机中,几乎可以不为所动,原因很简单,它们的技术力世界第一。
若你不想移动,就升级到让大家非你不可。
在高度连网的时代,企业有可能在台湾,就做到全世界的服务生意。如果你还想大规模成长,布局全球仍是必经途径,但不是到处盖工厂就算布局。
选择三:布局全球
《经济学人》直指,在保护主义时代,传统方式是通过分散供应商、建立更多制造工厂、保持更大的库存等来增加弹性。但这不适用于今日,「现在的任务是重新设计供应链,使它们能够更快的对地缘政治做出反应。」
每个抉择,都要付出成本,但台湾不可能原地不动。在贸易退潮的时代,台湾对出口贸易依赖极深,但广度又不足,很容易面临边缘化危机。
那么,3条路,到底该怎么选择?你得再想清楚,未来10年,自己要成就什么样的企业,要成为怎样的角色。
麦肯锡今年1月的报告《转型中的全球化:贸易和价值链的未来》便指出,为了抓住全球机会,企业得更想透自身策略。
在这份144页的报告中,麦肯锡将企业未来的全球发展策略分成「全球产品」、「创新研究」、「客制化者」、「沟通者」、「全球在地化服务」、「平台」、「资源寻求者」7种。企业的不同抉择,就会决定你的全球布点策略。
过去,台湾传统电子制造业偏向以「全球产品」做为发展策略──在便宜的地方设厂,并在多个市场销售标准化零组件。然而因应慢球化时代,未来这些厂商可能将走向「客制化」,或转型为「平台」以获取更高利润率,而台商若有机会发展成为平台企业,根据麦肯锡的分析,其实也不需要全球大设点,因为总部的相对位置会变得更重要。
过去20年,台湾一直都习惯代工命运,等着品牌业者给你答案。现在,在最混沌的时刻,唯有你自己,才能给自己指出最好的路。
※迎接碎链时代!iPhone移出中国追踪之旅,请见《商业周刊》1655期。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延伸阅读】
一支iPhone移出中国的追踪之旅 碎链时代
联发科吃苹果落空,三星自产还外销!手机厂「自己的晶片自己做」,台湾IC业麻烦大了?一个考2次就放弃;一个中年失业、拚1次就考上公职!缺钱时要韧性,有钱时再任性财务长也要清理茶水间!在瑞典工作的台湾人体悟:比福利更有价值的「尊重」有小酌习惯,反而容易养成易瘦体质!医师公开:减肥适合喝4种酒,快收藏~